|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动态
“光头明星”



  常德汉剧院唱花脸的郭习军,给人的印象是憨厚、直率,一年四季光着个头,活像个武打僧人。就是这位中年汉子,凭着对艺术的追求,摸索出了单手倒立唱、演唱中画脸谱等一身绝活。在他3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了省内外和东南亚,上万场的演出,练就了他独特的风格。如今,无论是市里的重大庆典,还是普通百姓的生日、婚庆,都点名道姓要他出场。

  吃得千般苦 练就一身功

  出生在武陵区丹洲乡夹街村的郭习军,5岁时随父亲学唱京剧,6岁就与父亲同台演出。他第一次上台是在公社的大礼堂,父亲拉京胡,他唱《浑身是胆雄赳赳》。一亮嗓,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喝彩。从此,郭习军就跟着父亲走村串户演出。

  1978年10月,13岁的郭习军考进了当年的湖南省艺校常德地区戏剧学校。

  5年戏校生活,郭习军吃尽了苦头。由于错过了练功的最佳年龄,他的腿根本就踢不到位,就是用手扳也扳不到头顶。天生长就一副武生脸的郭习军不肯认输,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每次练“磕腿功”时,骨头都嘎嘎作响,疼得浑身冒汗。有一次翻跟头,脸“啪”地摔在地上,嘴肿得一个月都张不开。

  “毯子功”难度最大,这种功夫就是在一块1米见方的花心地毯上连续翻跟头。为了练好此功,宿舍的房顶,体育馆的广场,都成了郭习军的练功场地。经过3个春秋的苦练,郭习军的小翻连续可翻40个,在1米见方的花心地毯上可连翻20个。

  演活鲁智深 醉迷观众眼

  18岁那年,郭习军饰演《醉打山门》中的主角鲁智深。这出戏是我省戏剧界前辈谭保成几十年探索主演的保留作品,难就难在这是一出全武行的戏,高难动作多,尤其是剧中鲁智深穿高靴摆出的十八罗汉造型,要有过硬的腿功。

  为练好穿高靴醉态下趔趄行步的情景,郭习军每天早晚都要到临江公园沙地上练习走高靴。好多次脚崴了,他声都不吭,硬是坚持了3个月,直到不仅能穿着高靴在沙地上行走,还可以跑、跳,甚至做翻滚等武戏动作。

  在老师的指点下,郭习军发现以前十八罗汉的动作连贯性不强,醉打气氛不浓。他想到了醉拳,琢磨着若是将中国功夫揉入到人物动作中,把“醉打”引线串珠,一气呵成,更能表现出人物的“怒目金刚”之态。更令人惊叹的是,原本只需在地上表演的单腿十八罗汉造型,郭习军大胆创新。他将两张桌子叠加起来,足有两米高,在上面足蹬高靴完成十八罗汉的造型后,然后一个“蛮子”双腿落地,展示出了鲁智深醉态下的盖世武功和冲天豪气。

  演活鲁智深,喝酒也是个难题。滴酒不沾的郭习军经常将自己灌醉找感觉,他还自创了一套醉拳,打破了醉态表演的程式化动作。《醉》剧公演后,场场爆满,反响强烈。原常德艺术研究所剧作家诸扬荣、原常德汉剧团团长汤继祖对郭习军的演出风格大加赞赏,认为这出戏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创新,整个戏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单手倒立唱 看痴马岛人

  为了拓宽戏路,郭习军积极寻求戏曲和现代艺术门类的融合,他把戏曲文化中的诸多元素融入到歌舞表演,成就了独特的表演方式,《好汉歌》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歌舞节拍鲜明,要把翻跟头这个动作融入其中决非易事。已近不惑之年的郭习军,又开始练起了“童子功”。经过两年的训练和摸索,郭习军独创翻版演唱的《好汉歌》展现在观众面前。2003年5月,在湖南影视频道首届影视歌手大赛中,郭习军以一曲倒立唱《好汉歌》,获得了优胜奖。2004年5月,郭习军随团赴马来西亚参加“中马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演出了25场,足迹遍布马来西亚全境。他的单手倒立唱《好汉歌》,每一场都让观众叹为观止。在马来西亚兵如港区演出时,郭习军的表演看得观众如痴如醉,州议员苏建祥赞不绝口地评价道:“那光头汉子居然可以边唱歌边施展功夫,演得还那么轻松自如,佩服!”当地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连续几期用大篇幅报道了郭习军演出的精彩场面。从此“光头明星”的名号便扬名海外。

  郭习军还有个绝活,那就是画花脸。一般的演员没个三四十分钟不行,可他能边唱歌边现场画花脸,而且只画半边脸。这功夫得益于郭习军刚进艺校时,师父根据其身材、相貌及声音条件,让他唱花脸。经过多年学习苦练,汉剧中的花脸形象郭习军已经驾轻就熟,只要拿起笔便能在自己的脸上挥洒自如。前不久,郭习军又练就了一种绝活,那便是川剧中的变脸。用郭习军的话来说,艺无止境。

来源:《湖南日报》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