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一湖水啊,弯弯如柳叶眉,杨柳随风舞啊,白鹭双双飞……”常德籍歌手陈思思的一首《柳叶湖美》唱醉了每一位常德人。将柳叶湖扮得更美,无疑是每个常德人的心愿。
柳叶湖景美,还需借力文化提品位。近日,一批本土文化人士就柳叶湖亲水游道的开发纷纷提出个人见地。
原来,从柳叶湖管委会至泉水桥,有一条长约3.8公里的亲水游道,靠环湖赛道边建有2米高的护坡墙,其间穿插有79块弧形墙。让这些素洁的弧形墙活起来,打造一条旅游文化长廊,必将提升柳叶湖这个国家4A级景区的魅力。
“水”文章大有可为
记者:您认为,目前柳叶湖的开发有何优势与劣势呢?
鲁小平(市文联副主席):柳叶湖是常德的城市湖、母亲湖,是镶嵌在日益繁荣的宜居花园城市的一颗明珠。更科学、更智慧、更高效的开发利用这一生态文化景观资源,可以更大地提高常德品位,提升城市魅力指数,从而吸引八方游客,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以湖养湖,唱好常德旅游这台大戏。
要有纸上之竹,先得有胸中之竹。旅游开发的整体策划构思非常重要,我认为要反复考察论证,既要有“洋专家”,又要有“土专家”。
现在我们看到的柳叶湖开发,已经有了不少投资,做了很多工作,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应。但我认为这还只是前期开发,表层和单一的开发,要进行下一步的深层次、立体、精细的开发,还大有文章可做。
记者:鲁主席,您曾在花岩溪管理处工作过几年,对旅游开发积累过一些经验,那么,您对柳叶湖旅游文化的开发有什么好的建议?
鲁小平:首先,必须在确保柳叶湖水体清澈、没有污染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柳叶湖还是个处女湖,这很好,如果搞成现在杭州西湖那个样子,看上去不轻灵、不舒服,就事与愿违了。
其次,要明确柳叶湖与城市同生共映的关系,与沅江、穿紫河水系的呼应联通关系,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交融整合关系。两岸和岛上遍植垂柳,这与柳叶湖的名字和文化内涵契合,两岸的建筑要古色古香,与高楼大厦形成参差之美。可能的话,水上游览设施,如画舫游踪可以和沅江、穿紫河连成一体。随着岛上光怪陆离的“梦幻桃花岛”的建成开园,柳叶湖的水上活动也会繁荣起来。可以参照桂林漓江、大理洱海、凤凰沱江等水面的开发,投放古朴的木排,木排上是琴师歌女,排工蓑衣斗笠,吸引游客搭乘。投放美轮美奂的游轮画舫,游客在上面饱览风光,喝擂茶小酒,听常德丝弦,看常德花鼓。刘海砍樵的传说地渔樵村的开发还只个雏形,以神话传说和已公映的电视剧《刘海砍樵》为范本,打造景区景点,做到活色生香(可借鉴岳阳君山岛的做法)。
其三,要做出“差异”和特色,可以模仿借鉴,但绝不能雷同。要想一想,外地人到柳叶湖来,有什么好玩的,玩的要丰富特别;有什么好吃的,吃的要突出常德味,柳叶湖味。建议周边餐饮住宿服务既时尚又古典、既朴素又典雅(参照云南丽江的咖啡厅、酒吧、私人别墅)。有什么好买的,纪念品项目开发要以常德、柳叶湖为主题,思路开放活泼,品种齐全。常德本土特产一条街,像芙蓉王烟草系列、津市牛肉干、木子豆乳、甜酸茭果、麻蓉酥糖、花溪擂茶、桃源野茶王、酱板鸭等等都能买到。宣传本土的书籍、本土作家的著作、书画作品、歌碟等均集中在此,供人选购(参照凤凰以宣传沈从文、黄永玉为主的做法),常德至今没有小巧特色的书店。
其四,可在柳叶湖设置沙龙阵地,如“散文篱落”、“诗歌营”、“民间文化村”、“书法汀”、“音乐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柳叶湖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
其五,亲水游道文化墙的建设,建议借鉴《感悟常德》的构思,分五个或十个篇章,用图文并存、电子声光的形式,把常德的历史人文浓缩于此。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了解到常德的文化和精神。
历史文化点缀柳叶湖“明珠”
记者:能谈谈您对柳叶湖亲水游道文化开发的看法吗?
杨善智(本土文化学者):自然景观优美,此柳叶湖之长;人文内涵欠缺,此柳叶湖之短。亲水湖文化墙的建设,是加强人文内涵的重要措施,善莫大焉。但文化墙的打造不是短期行为,不是快餐,应能经受时间的检验。柳叶湖文化墙只能属于柳叶湖,不是通用粮票。
当然,游客千人千面,需求众口难调。而文化的东西不能迎合,迎合总会顾此失彼,这需要谋划者的积极引导。柳叶湖开发不能狭隘地执着于水文化,到了柳叶湖,水文化便扑面而来,游人自然而然便能接受。
非历史性的东西上墙,尽管有现代感,但人文分量总觉太轻。建议以柳叶湖周边历史名人为主题,如杨嗣昌、龙膺、髡残、刘复基、黄爱等。半图半文,即一墙为图,邻墙为文。其文泛选关涉柳叶湖的史实、掌故、传说、故事、游记等,文辞内容艰涩处一并作注。游人观睹,则可了解柳叶湖的人文风物。
或许有人会说,青年人不爱看。这就需要引导,寓教于游。79块文化墙,统一主题,直观上形成极强的冲击力,形式上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景观。
记者:柳叶湖亲水游道的文化开发不是小工程,需借鉴古今智慧,您认为该如何定位呢?
傅启芳(本土文化学者):目前来看,柳叶湖开发建设成绩显著,值得充分肯定。亲水游道建有3.8公里的79块留白岸墙搞什么内容?我认为是个难得的可承载常德古今优秀文化的平台,完全能够把它建成一道别具一格的文化走廊。因而,定位文化,应是这条走廊的主旨。
具体可分为 6 个篇章:首先,三赋开篇,《桃花源记》;当代人张天夫所写《常德赋》,此赋被列为全国“百城赋” 之一,饮誉全国;向社会征集《柳叶湖赋》。有这三赋开篇,柳叶湖文化岂不厚重么?
其二,名贤足迹。以柳叶湖及古城周边人文范围为主,挑选常德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有贡献以及外籍来游的名人贤达,塑其像,简介其事绩,以宣传常德,激励后昆。约20多位,如善卷布德、屈原游吟、张若建城、黄歇兴楚、车胤囊萤、李白留咏木瓜山、哈珊修便河、孙德筑砖城、三陈修三志、杨嗣昌游阳山、封疆大吏赵慎畛、致士济民的杨彝珍、一代京剧宗师龚云甫、辛亥三杰聚首柳叶湖、首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赵必振、英勇就义的刘泽远、不畏牺牲的女中豪杰陈兆森、壮烈牺牲的工运领袖黄爱、法学巨匠戴修瓒……
其三,髡残画廊。 一是挑选髡残名作若干幅;二是常德古画十三景图,即:桃花源图、洞庭湖图、阳山图、金霞山图、平山图、朗渚图、穿石图、楚山图、金牛山图、沧水图、桔洲图、药山图、芷水图;三是两幅府城图,即公元1513年《明嘉靖府志·府城图》、公元1862年《武陵县志·府城图》;四是适当挑选当今常德籍人士的名画。
其四、柳湖笙歌。从龙膺在柳叶湖畔隐园设戏台,以演出他编的《金门记》、《蓝桥记》开武陵戏之先河始,常德便被誉为“百戏毕呈”的“戏窝子”,汉剧、荆河戏、花鼓戏、丝弦、京剧、渔鼓、三棒鼓、湘北大鼓等多种戏剧曲艺表演形式异彩纷呈,如今的“百团大赛”更是把常德戏剧文化推向了颠峰,大显盛世风华。这一章,可雕刻龙膺隐园设台演戏为开篇块,顺序展现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汉剧高腔、丝弦代表剧目形象,虽非名录,但属获奖的汉剧如《祭头巾》、《思凡》、全国京剧票友大奖赛夺魁节目《杨门女将·巡营》以及荆河戏中的优秀代表剧目,“百团大赛”以柳叶湖区节目为代表刻入墙块。
其五、水上风采。诸如:皮划艇赛、龙舟竞渡、游人泛舟、渔夫撒网、村姑采菱(刘禹锡有诗赞美)、荷花争艳(屈原采赞常德荷花为水芙蓉,有记载)、群众游泳等形象置入墙块,岂不美哉,谁有类此文化特色?
其六、美丽传说。如柳叶湖的神奇来历、刘海砍樵、阳山神女以柳叶湖鲜鱼在“夏首秋分” 祭祀太阳神……可从新修《柳叶湖志》中钩沉,向社会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