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
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讨论电视剧艺术委员会的方针、任务。电视剧艺术委员会由金山任主任,赵寻、司徒慧敏、李连庆任副主任。
△甘肃省戏曲现代戏、儿童剧汇演在兰州闭幕。会演于1981年12月1日开始。参加会演的五台戏中秦腔《爱情从这里开始》(武威地区秦剧团演出)、眉户《认亲记》(武都地区五一秦剧团演出)等获得好评。
[1月3日—3月1日]
北京市文化局和市文联举办1981年度新创作(改编)剧(节)目评奖活动。3月1日召开发奖大会。全市共有二十七个剧院(团)的二十一台剧(节)日参加评奖演出。话剧《谁是强者》、《咸亨酒店》和京剧《正气歌》获创作与演出一等奖,昆曲《牡丹亭》获传统剧目整理演出优秀的特别奖。
[1月4日]
以富田博之为团长的日本戏剧教育联盟友好访华团对北京、西安、上海进行访问后回国。该团于1981年12月26日来华。
[1月5日]
江苏省文化局作出关于繁荣本省戏剧剧目创作的若干规定。规定包括改善和加强党对戏剧创作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和“三并举”的文艺政策;有计划地组织剧作者到生活中去;关心创作者的生活,尽可能给予必要的创作条件;举行省剧团新剧目汇报演出;恢复上演报酬,设剧目创作奖金等共十二项。
[1月7日]
福建省文化局、省文联在福州举行的创作剧目调演大会闭幕。调演于1981年12月9日开始,分四轮进行。有十三个剧种的二十九个剧目参加调演。《新亭泪》、《初春》、《洪武鞭侯》,《邻里之间》、《斩浦霖》、《草人护笋记》、《唐山情》等剧目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1月7—13日]
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召开第一次陕西省戏曲音乐学术讨论会,讨论了近年来省内戏曲音乐研究方面的论文和当前戏曲音乐的改革、发展等问题。
[1月11-13日]
江苏省成立锡剧研究会,推选名誉会长李进、吴白匋,会长何枫。
[1月13-22日]
以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郑达为团长,罗品超为艺术顾问,文觉非为艺术指导的广东粤剧团赴澳门演出。主要演员有罗品超、曹秀琴、吴国华、郭凤女、丁凡等,演出剧目有《荆轲》、《百花公主》、《梅开二度》、《十三妹》等长剧和一些折子戏。
[1月16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毕业的研究生共四十人,其中攻读戏曲史及理论专业的十七人。
[1月19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导演邓止怡病逝,终年六十二岁。
[1月19日—26日]
日本能乐师上田照也及上田英子、冈田美代三人来华,访问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访问期间参观了苏州拙政园昆曲剧场,观看了昆剧、越剧的演出。
[1月29日-2月9日]
日本中国文化交流会常任理事兼事务局副局长村岗久平、日本中部放送事业局文化事业部长佐久间一弥、副部长鬼头辉三应中国演出公司邀请来我国访问。在上海、杭州两地,对越剧艺术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观看了越剧《红楼梦》、《兰亭会》等演出,还就中国的传统戏曲与越剧的继承改革问题、日本歌舞伎与我国明代戏曲的关系问题同越剧工作者交换了意见。
[2月1日-4月6日]
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文汇报》联合举办的1981年全国优秀电视剧评选活动,在上海举行发奖大会。十部电视剧获奖。《新岸》获一等奖,《大地的深情》获二等奖,《你是共产党员吗?》、《洁白的手帕》、《能媳妇》、《一千零一票》、《开市大吉》、《水乡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孩子》获三等奖。
[2月3-10日]
文化部在合肥召开北京、上海、安徽等九省、市剧团整顿、改革座谈会。会上交流了表演艺术团体整顿、改革工作的情况和经验,讨论了精减人员的安排,剧团设置、布局、人事和经济管理等问题。
[2月8日]
原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戏曲史人员王芷章先生在京病逝,终年八十岁。
[2月11日]
吉林省文化局举办全省创作剧(节)目评奖活动结束,共评选出创作一等奖二十七个,演出一等奖二十三个,二、三等奖二百二十二个,获奖剧目有:《祝酒》、《王显能》、《家务事》、《无事生非》、《车走向阳岭》、《苦辣酸甜》、《但愿人心美》、《逐春曲》、《春雨红花》、《道德的审判》、《相亲路上》。
△河北梆子演员、原中国戏曲学校教师秦风云先生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一岁。
[2月20-22日]
由山西省文化局、中国剧协山西分会、忻县地区文化局、地区文联和北路梆子剧院联合举办的北路梆子演员贾桂林(艺名小电灯)、董福(艺名狮子黑)、安秉琪(艺名亚八百)舞台生活五十、六十、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山西忻县举行。文化部向贾桂林颁发纪念状,山西省文化局也向三位老艺人颁发了纪念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君秋等戏剧界人士四百余人到会祝贺。
[2月22-26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召开省直属剧院(团)剧作者座谈会,就进一步繁荣现代戏创作,提高剧本质量,发挥戏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剧作者深入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今年的创作规划。
[2月22日-5月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在广西为边防军民进行慰问演出。演出组剧《边疆赞歌》等剧目。
[2月23日-3月19日]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法国菲利浦??让蒂木偶剧团首次访华演出,先后在上海、福建、广东等地演出《诱蛇人》、《小丑》、《皮埃罗》、《酣睡者》、《变化》、《将军》、《鸵鸟舞》等七个剧目。
[2月24日-3月8日]
应香港联艺娱乐公司邀请,深圳粤剧团首次赴港演出。演出剧目有长剧《情僧偷到潇湘馆》(即《宝玉祭潇湘》、《鸳鸯泪洒莫愁湖》等。
[2月26日-3月3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2月]
应邀到中央戏剧学院讲学的英籍戏剧家周采芹女士返英。
[3月1-5日]
全国电视剧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讨论提高电视剧的创作水平和思想艺术水平等问题,并对1982年的剧目规划作了统一安排。
[3月3日]
湖南省文化局邀请省会各专业剧团部分主要演员举行“文明建团、文明演出”座谈会。与会者联名向全省专业剧团发出了《开展文明建团、文明演出活动倡议书》。
[3月4日]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顾问墨遗萍病逝,终年七十四岁。3月13日在西安举行追悼会。
[3月6-20日]
河北省文化局在石家庄召开现代题材剧本讨论会。研究讨论话剧《启明星》、戏曲《苍岩月》、《凤落梧桐》、《局长家的婚事》、《和睦好》、《后门三敲》和《君子之交》等七个现代题材剧本。
[3月8-14日]
贵州省文化局、剧协贵州分会召开全省戏剧创作会议,动员戏剧工作者进一步认识新时期戏剧创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专业、业余作者在会议上订出创作与深入生活的计划。
[3月15-28日]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以影山三郎为团长的日本“话剧人社”访华团来华访问。在北京、西安、上海观看了戏曲、话剧、木偶戏和评弹等演出。影山三郎是《雷雨》的日译者,他观看了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雷雨》片断。
[3月16-25日]
江苏省文化局和剧协江苏分会召开垒省戏剧创作会议,交流戏剧创作的经验,讨论创作和深入生活的规划。
[3月16日-4月6日]
应香港东方艺术学会邀请,由团长言行、副团长刘景毅、齐英才率领的北京、上海京剧院联合演出团一行六十余人赴香港访问演出。主要演员有童芷苓和梅葆玖,还有童祥苓、梅葆玥、汪正华、张南云、孙正阳、姚玉城等。演出剧目有《凤还巢》、《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红娘》、《金玉奴》、《铁弓缘》、《勘玉钏》和《穆桂英挂帅》、《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武则天》等。
[3月22-26日]
四川省文化局在成都召开全省戏曲现代戏创作经验交流会,提出振奋精神,振兴川剧的要求,并就川剧革新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自贡市川剧团为交流会汇报演出了《四姑娘》。
[3月29日]
著名粤剧演员靓少佳(原名谭少佳),在广州病逝,终年七十五岁。
△浙江省1980年文学艺术作品评奖授奖大会在杭州举行。戏剧方面获奖的有话剧《飞吧,鸽子》(房子编剧),越剧《变婚记》(顾锡东编剧)、戏曲电影文学剧本《胭脂》(魏峨、双戈编剧)和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戏曲故事片《胭脂》。
[4月1-7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的1982年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会议在北京举行。
[4月3日]
陕西省文化局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颁发奖金和奖旗,奖励眉碗团积极组织创作和演出现代戏《杏花村》,该剧已连续演出五十三场。
[4月6-1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在济南召开二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就戏曲革新、作家深入生活、培养青年、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增补于占德、袁金凯、陈家祥为常务理事,增补章显令、宋殿香、黄仁璞、沈涛为理事。选举尚长麟为中国剧协山东分会副主席。
[4月6日-6月4日]
中国北京京剧团应日本株式会社日中艺协的邀请,在团长张国础、副团长罗坚的率领下,赴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广岛、札幌、神户等二十一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主要演员有李玉芙、李崇善、张四全、叶红珠、马永安、石鸿图、张少华、王永泉、孟俊泉、贾士铭等。演出《白蛇传》、《十八罗汉斗悟空》、《霸王别姬》、《虹桥赠珠》、《金钱豹》、《三岔口》等剧目,共演出三十余场。
[4月8日-5月19日]
湖南省文化局在常德地区举办常德汉剧、荆河戏传统剧目教学演出。两个剧种先后演出十九台戏五十三个剧目。老艺人向一百四十名中青年演员传授了部分优秀剧目。
[4月9日]
湖南省文联主办的文艺创作评奖活动结束,在长沙举行授奖大会。获奖的戏剧作品有彭棣华的《啼笑姻缘》(花鼓戏)、甘征文的《八品官》(花鼓戏)、匡明中执笔的《巧婚记》(汉剧)等。大会向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4月13日]
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地方剧种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研究探讨了秦腔的发展历史。
[4月13-15日]
中国剧协湖南分会第三届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长沙召开,增选曾金贵、方萌、陈金风、杨宗道、周峥嵘、左大玢为常务理事,增选叶向云、鲍训端为分会副主席,增选朱力士为副秘书长。
[4月13-27日]
江西省文化局、剧协江西分会联合召开全省剧本讨论会,讨论了近年来新创作的二十五个剧本,还就如何反映当前社会矛盾、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历史剧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4月14-30日]
河南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在洛阳召开农村题材剧本分析会。讨论了四十二个描写农村题材的大中小型剧本。
[4月18日-5月20日]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国际剧协英国中心主任朱里安先生及夫人于4月18日、5月10日先后两次来华访问。在华期间,先后访问了一些戏剧院校、剧团,观摩了话剧、京剧、豫剧、木偶剧,并同我国戏剧界人士会晤。
[4月20日]
长春话剧院成立儿童剧队。
[4月20日—5月4日]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以日本青年座演员东惠美子为团长的日本戏剧家代表团来我国北京、西安、洛阳、上海访问。团员有舞台服装设计家河盛成夫、导演内山鹑、演员松下砂稚子、导演稻冈正顺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原信之。访问期间,代表团观看了话剧和多种戏曲,对戏剧学院和话剧院、团进行专业性访问交流,并与我国戏剧界进行了广泛接触。
[4月21-28日]
《人民戏剧》、《戏剧论丛》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京沪两地部分话剧导演座谈会。
[4月24日-5月25日]
瑞典剧作家多莱??柴特霍姆第六次来华访问,重访西藏。在京期间同部分剧作家和导演进行了座谈,介绍了欧洲当代戏剧的状况。
[4月27日]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文化局在石家庄联合召开振兴河北梆子的商讨会。商定一致合作的振兴措施:一、以巡回公演的方式进行联合荟萃演出。二、联合发起建立“河北梆子学会”。三、在师资和代培学员的问题上互助互利,互通有无。四,各自开展庆祝建院、建团和纪念名老艺人艺术贡献的活动。
[5月3-17日]
根据中国、西德两国政府1982年至1983年文化交流项目,并作为对我国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的回访,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访华团访华,演出《屠夫》。
[5月6-12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毛泽东文艺思想讨论会。部分戏剧理论和评论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
[5月8-14日]
河北省文化局在石家庄召开戏剧创作会议,回顾总结三中全会以来本省戏剧创作,落实深入生活和创作的规划。
[5月14日-12月15日]
江苏省文化局、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在南京联合举办1982年新剧目调演。调演分两期进行。参加第一期调演的剧目有柳琴戏《宝山相亲》、淮剧《没处到任》,小歌剧《串门》、《春风得意》,独幕话剧《她,会回来的》,小淮剧《回娘家》、《花好月圆》和《卖蟹》。参加第二次调演的有锡剧《司马迁》、《智赚周处》,京剧《翠竹青山》,滑稽剧《小小得月楼》,话剧《陆地上的风帆》,梆子《灵芝》,话剧《大年三十》,锡剧《红楼夜审》,淮剧《离婚记》、《斩韩信》,滑稽戏《团团转》,话剧《五月潮》。江苏省淮剧团的《父母心》作为展览剧目参加演出。
[5月15日-7月15日]
以大连文化局局长余定华为团长,中国演出公司副经理党允武为副团长的大连京剧团,应邀先后赴芬兰、挪威、瑞典、葡萄牙四国进行访问演出。并参加了在卑尔根举行的第三十届卑尔根国际音乐节。访问四国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白蛇传》、《八仙过海》、《拾玉镯》、《扈家庄》、《三岔口》、《赤桑镇》等。
[5月17日]
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1980年—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授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5月2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贵州分会主办的戏剧刊物——《贵州戏剧》(季刊)创刊。
[5月20-29日]
福建省首届歌剧、舞剧调演大会在福州举行。参加调演的歌舞剧《双连杯》,方言歌剧《莲花落》,歌剧《浪花》,抒情歌剧《相思曲》,独幕歌剧《塑像》、《推磨》等,获创作奖和演出奖。有的剧目还获作曲奖、导演奖、舞美奖。获演员奖的十八人。
[5月22日]
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全国优秀剧本评奖得奖剧作家座谈会,座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参加座谈会的剧作家表示,要继续遵循毛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正确原则,深入生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使戏剧创作取得更大繁荣。座谈会由中国剧协秘书长刘厚生主持。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和剧协副主席赵寻在会上讲话。
[5月24日—10月17日]
贵州省文化局主办贵州省1982年话剧汇报演出。演出分两轮分别在贵阳和其他州、地区举行。其中《杉林迷雾》、《李篾匠的笑声》、《闹春》、《巧英晒鞋》、《花梨寨》等剧目参加了省的会演。省文化局对参加汇演单位的每台戏发给综合奖,以资鼓励。
[5月25日-6月3日]
文化部和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联合主办的江、浙、沪昆剧会演在苏州举行。会演期间,文化部召集参加会演和观摩的各剧种演员举行座谈会,座谈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5月25日-6月4日]
辽宁省文化局在沈阳举办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共演出评剧《赌婚记》、《她的追求》、《家》、《两家缘》、《争媳妇》和京剧《佛顶珠》、《白莲花》、《雪妹子》、《合家欢》等九个剧目,其中四个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5月25日-12月31日]
山东省文化局,山东省文联举办1982年戏剧演出月。演出月分两期进行。参加演出的包括京剧、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茂腔、柳琴戏、评剧、豫剧、话剧、歌剧等剧种的五十七个大小剧目,其中现代戏三十七个。
[5月26-28日]
《文艺研究》和《电视文艺》编辑部联合召开电视剧问题座谈会,邀请在京的部分电视剧工作者、电影电视剧评论研究工作者、作家、艺术家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就繁荣电视剧创作、提高电视剧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5月26日-6月10日]
根据1982年中国、南斯拉夫文化合作协议,中国戏剧家代表郭汉城、陈恭敏赴南斯拉夫参加诺维萨特戏剧中心举办的国际戏剧评论会议和第二十七届南斯拉夫戏剧节。参加国际戏剧评论会议的有三十个国家。中国代表在国际戏剧评论会议上作了发言,观看了第二十七届南斯拉夫戏剧节的演出。在南斯拉夫期间,中国代表团拜谒了铁托墓。
[5月28日-6月10日]
为了庆祝中日建交十周年之际在日本上演《阿Q正传》,日本话剧人社导演岩田直二、日笠世志久和演员柳川清一行三人应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邀请来华,先后访问了北京、南京、上海、绍兴、杭州。在南京会见了剧作家陈白尘、阿Q的扮演者张辉、导演周特生等,并观看了江苏省话剧团演出的《阿Q正传》的录相和有关资料。日笠世志久和柳川清在绍兴和杭州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会见了鲁迅当年的学生许钦文,了解“阿Q”当时的生活环境、鲁迅的创作思想和绍兴的风土人情。
[6月1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顾问汪巩病逝。6月11日在北京举行追悼会。
[6月1-30日]
吉林省文化局在长春举办首次全省儿童剧调演。参加调演的有省、地县六个表演团体,共演出九个剧目。京剧《寒号鸟》、《金童》、《美丽泉》,吉剧《春雨红花》获创作一等奖,获创作一等奖的剧目和《闪光的心》同时获综合演出一等奖。
[6月1日-12月31日]
广东省文化局主办省直属剧院(团)创作节目汇报演出。参加演出的有话剧、儿童剧、汉剧、粤剧、潮剧等剧种的十四个剧且,演出分三轮进行。
[6月8-18日]
湖南省文化局在湘潭召开1982年戏剧创作年会,讨论了二十三个剧本,还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怎样反映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新的农村现实与虚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6月10日-8月7日]
中国广东粤剧团(即广州粤剧团)在团长黄庄平、艺术指导红线女率领下赴加拿大、美国访问演出。6月10日至7月12日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等四个城市演出《搜书院》、《焚香记》、《宝莲灯》、《刁蛮公主》、《昭君出塞》、《李慧娘》、《苦凤莺怜》(“庙遇”)、《西河会妻》等剧目。7月13日至8月4日在美国的纽约等三个城市演出。演员有红线女、陈笑风、黄志明、红虹、梁金城、吕雁声、叶伟雄、罗敏宁、小少佳、林家碧、丁柳英、梁瑞冰、林丽容、罗楚华、吴宝志等。
[6月11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三十周年庆祝会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出席庆祝会的有邓颖超、乌兰夫、万里、习仲勋、谷牧、邓力群、周巍峙、阳翰笙、周而复、段君毅、焦若愚以及首都文艺工作者六百余人。邓颖超在会上讲话表示祝贺,赵寻、李伯钊也讲了话。为庆祝建院三十周年,剧院赶排了四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先后上演。
△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人民戏剧》、《戏剧论丛》编辑部邀请首都部分戏剧家举行座谈会,学习座谈毛泽东同志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和陈云同志《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两个倾向问题》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发表这一讲话所加的按语。参加座谈会的有剧作家、导演、演员近三十人。大家认为,这些文献的发表非常及时,对当前的文艺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革命的戏剧工作者一定要解决好个人和党,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戏剧要发扬战斗传统,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观众。批评了个别具有倾向性错误的作品以及商品化倾向,强调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6月15-18日]
中国剧协浙江分会在杭州举行全省戏剧评论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对当前戏剧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致认为,戏剧评论不能脱离时代,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创作演出的实际;要提倡言之有物、有独到见地、生动活泼的文风,要敢于说真话,坚决反对无原则的庸俗捧场。
[6月21日-7月1日]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在福州召开本省首次地方剧种历史学术讨论会。会上宣读并讨论了十八篇论文和二十个剧种的条目释文,并对各剧种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以及各剧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6月23日-7月4日]
应香港嘉属商会邀请,广东汉剧团赴香港演出。团长唐瑜、副团长王伟、徐勋,艺术顾问黄桂珠,艺术指导梁素珍。演出剧目有《秦香莲》、《花灯案》、《徐九经升官记》三台大戏和折子戏《打洞结拜》、《时迁偷鸡》、《盘夫》、《海舟过关》。演员除梁素珍外,有曾谋、黄群、范开圣、林仕律、吴衍先、黎职环、徐景清、杨鸿旋、刘孟慈、李萱花、杨秀微等。
△剧协江苏分会和江苏省文化局在南京联合主办全省戏剧剧本讨论会。会议本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和扶植现代戏创作的精神,对十一个剧本进行了讨论。
[6月24日]
浙江省越剧演员赵瑞花在嵊县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6月28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军事题材戏剧创作问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胡可、虞棘、刘佳、杜烽、漠雁、刘川、赵寰、丁一三等。
[7月1日]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集会庆祝建团二十周年。自治区党委书记热地、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文化局局长雪康??土登尼玛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西藏分会名誉主席阿玛次仁等前往祝贺。
[7月4-17日]
中国剧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会举办的1982年戏剧调演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十二个民族的八百多名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共演出十七台戏,二十三个大、中、小型剧目,其中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出的有六台。剧种有话剧、歌剧、歌舞剧、秦腔、京剧、豫剧,还有音乐话剧、新疆曲子剧。
[7月6日]
中国剧协河北分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委员,戏剧作家,理论工作者李刚在河北邯郸病逝,终年六十岁。
[7月7日]
人民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电视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金山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一岁。7月16日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追悼会。
△中国剧协上海分会、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昆剧团联合举行纪念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着重讨论汤显祖的戏剧观、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的成就与不足等问题。
[7月10-24日]
吉林省文化局在长春召开全省戏剧创作会议。会上讨论了1982年新创作的三十九个剧本,并就戏剧创作人员进一步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和如何进一步提高戏剧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7月15日]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举行首届七十名大专学生毕业典礼。这个毕业班是学院的三好班级,1979年曾获得文化部授予的“新长征先进集体’称号。这些学生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代大学生演员,他们分习生、旦、净、丑,受到高盛麟、张君秋、王金璐等人指点。
[7月17日]
青海省西宁市成立戏剧创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杨景福为组长。领导小组决定每年由市财政部门拨出专款三万元,作为戏剧创作基金。
[7月17-24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河北省涿县召开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央直属文艺部门、研究单位、文艺报刊、部队和部分省市评论工作者、编辑人员共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文艺评论工作会议。会议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理论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促使文艺评论工作在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文艺方针指导下,更健全、有效地发展。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主持了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7月21日]
郑州市文化局隆重召开“郑州市戏剧工作者舞台生活三十年祝贺大会”,省委书记李宝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主席常香玉等在会上讲话,高度评价和赞扬广大老戏剧工作者三十多年来从事戏剧事业,培养艺术接班人做出的突出成绩,勉励他们为党的艺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会上,省、市委领导向受贺的一百四十名老戏剧工作者颁发了“舞台生活三十年纪念证”和纪念品。
[7月22日]
戏曲史专家陈中凡教授在南京逝世,终年九十四岁。
[7月25日-8月2日]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和剧协福建分会联合召开首次戏剧评论座谈会。五十多位专业和业余戏剧评论人员就如何加强戏剧评论工作,如何提高评论质量,如何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树立良好的学风文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7月26日]
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任白戈、马识途任顾问,沈一之任组长,严永洁、邓自力任副组长。
[7月26-27日]
应上海港务局工人的要求,以上海越剧院院长袁雪芬为首的演出队共90多人分赴上港六区与九区,为高温下作业的港区工人表演越剧清唱和选场。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金采凤、吕瑞英、孟莉英、张国华等参加了演出。
[7月26-31日]
江苏省文化局在南京召开全省戏曲艺术教育和文化干部轮训座谈会。
[7月27日]
《戏剧论丛》和《人民戏剧》编辑部召开座谈会,研究阿甲戏曲表导演和戏曲理论方面的建树与成就。参加会议的戏曲工作者,戏曲演员共十九人。
[7月27日-8月20日]
皮影艺术家齐永衡应国际木偶学院邀请赴法国北部夏尔维尔市为木偶学习班(皮影专题)讲学。参加国际皮影训练班的有瑞士、美国、巴西、联邦德国、捷克、意大利、法国、委内瑞拉、加拿大九国的皮影专家。齐永衡向学员介绍了中国皮影发展史、中国皮影的流派、唱腔、影人制作、操纵技艺等内容。
[7月28日-8月7日]
河北省戏曲研究室在承德召开河北省首届地方剧种史学术讨论会。
[7月29日]
江苏省歌剧团在南京成立。田夫任团长,曹声、余邱敏任副团长。
[8月1-1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河南戏剧》编辑部在信阳召开河南省首次戏剧评论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戏剧评论工作者和报刊编辑共二十四人。与会者回顾了本省戏剧工作和戏剧评论的状况,肯定主流,分析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还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建立一支戏剧评论队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8月2日]
中国剧协江苏分会、江苏省文化局联合设立“江苏省戏剧百花奖”,戏剧百花奖评选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陈白尘,主任委员王平,副主任委员张辉、杨正吾、梁冰。同时,江苏省文化局还设立了“江苏省艺术创作伯乐奖”以表彰在组织艺术创作中成绩突出的组织领导者。
[8月5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举行中日戏剧艺术座谈会,邀请随日本早稻田大学友好访华团来访的日本戏剧理论家仓桥健先生和岸阳子女士出席。中国剧协秘书长刘厚生主持座谈会。仓桥缝先生向中国同行介绍日本及英美现代戏剧的情况,并就中日两国的戏剧创作问题与中国同行进行了讨论。
[8月5日-10月7日]
意大利歌剧艺术家吉诺??贝基应文化部邀请专程来北京指导中央歌剧院的歌剧排练。贝基先生除对中央歌剧院的保留剧目《茶花女》进行了精心辅导之外,还为青年演员指导排练了世界著名歌剧《艺术家的生活》(即《波希米亚人》)的主要片断。
[8月5-19日]
辽宁省文化局剧目室、剧协辽宁分会联合举办戏曲剧本新作讨论会。讨论十九个大型京、评、辽南戏剧本。
[8月6日]
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副主席李漠在北京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8月7-25日]
云南省文化局举办云南省1982年戏曲现代戏调演,调演分两轮进行,参加调演的有二十个文艺团体,包括汉、彝、白、哈尼、壮、傣、傈僳、回、纳西、藏、满等民族的八百一十多人,演出京剧、滇剧、花灯剧、白剧、彝剧、曲剧等六个剧种的四个大戏,十八个小戏。
[8月8-17日]
河北省戏曲研究室、剧协河北分会、音协河北分会在承德市召开1982年度戏曲音乐座谈会。会议讨论了戏曲音乐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等问题。
[8月10-24日]
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文乐协会应文化部邀请,组织以团长佐伯勇、副团长白土吾夫、顾问山本弘率领的文乐访华团访华,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演出。演出剧目有历史剧《平家女护岛??鬼界岛》和新编独幕滑稽剧《钓妻》。
[8月10日-10月13日]
文化部举办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
[8月14日]
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在西安病逝,终年八十七岁。追悼会于9月14日在西安易俗社剧场举行。
[8月25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举行戏曲教育家刘仲秋逝世十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史若虚主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阿甲、刘仲秋生前友好及文学艺术界人士一百余人出席纪念会。
[8月28日-9月1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化局、剧协陕西分会、西安市文化局和市文联在西安市联合举办西安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会。
[8月30日-9月15日]
应日本话剧人社邀请,中国剧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话剧团饰演阿Q的演员张辉、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阿0正传》的导演文兴宇赴日观看话剧人社演出的《阿Q正传》。
[8月31日-9月5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福建省戏曲研究所在屏南县联合召开福建省庶民戏历史讨论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西、安徽、广东、浙江和福建省有关剧种的戏曲史专家、专业人员,庶民戏老艺人、演员共九十七人参加。会上宣读了《庶民戏新探》等五篇论文。与会者着重探讨了庶民戏的历史源流,对四平腔的形成这一戏曲史上的“悬案”也进行了讨论。
[9月1日]
河南省19 81年优秀文艺作品发奖大会在郑州举行。评奖活动始于1981年11月。获奖戏剧作品有大型戏曲《人的质量》、《血溅乌纱》、《洛河儿女》、《小白鞋说媒》、《金銮禧》、《老拳新传》,话剧《陶乐报到》、《新任院长》,电视剧《马力》。大会向获奖作品的作者发了证书和奖金。
[9月1日-10月2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剧协安徽分会在安庆市联合举办全国中青年话剧作者读书会。
[9月2-23日]
浙江省举办首次戏曲“小百花”会演。参加会演的有十二个剧种的四百余名戏曲学员。会演评选出“优秀小百花奖”五十名、“小百花奖”一百五十名。三十三名教师获优秀“小百花园丁奖”。
[9月3日]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为抗议日本文部省篡改侵华历史,掩饰侵略罪行的行为,于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之日,重排上演夏衍1942年创作的著名话剧《法西斯细菌》。
[9月3-24日]
法国哑剧艺术家马塞尔??马尔索应我国文化部邀请来华,在北京、天津、上海进行访问演出。演出剧目有《雕刻家》、《公园》、《街头卖艺者》、《比普》、《风筝》、《法庭》等剧目。
[9月4日-10月9日]
中国京剧团(山东京剧团)应邀赴日本东京、水户、歧阜、京都、鹿儿岛、福冈、大阪、高崎八个城市访问演出。主要演员有方荣翔、白云明、徐富元、周明仁、薛亚萍、宋玉庆、曾广发、方丽华、粟敏,王信生、王玉谨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孙悟空大闹乾坤》、《铡美案》、《双下山》、《锯大缸》等。这次演出是日本文化财团和朝日新闻社为纪念日中建交十周年而举办的。
[9月6-13日]
四川省川剧领导小组、省文化局在成都召开川剧工作座谈会,主要讨论如何振兴川剧艺术,落实“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川剧艺术的规划,布置有关川剧调演事宜。
[9月10日]
广东省文化局发出《关于加强剧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及时纠正戏剧演出的混乱状况和商业化现象。作了四项规定:认真搞好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大力加强戏剧评论;净化剧名、改进演出管理。
[9月13日]
《湖南戏剧》邀请省直部分戏曲工作者座谈地方戏曲音乐改革如何保持剧种特色问题。与会者认为要使地方戏曲音乐在改革中保持剧种特色,必须注意突出主腔,使用民歌小调要有选择,保持本剧种音乐曲调的结构特点,尊重艺术形式渐变的规律,加强传统唱腔的学习和训练。
△中国剧协举行座谈会,邀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戏剧界代表阳翰笙、李维康、毛金刚、于是之、杨兰春、周渝生、钱爱玉,麻彩楼、陈玛玲、潘凤霞、俞百巍、陈士荣、张辉、俞鉴和列席代表王玉珍,与首都戏剧界知名人士畅谈戏剧界如何贯彻十二大精神。与会者热情赞颂十二大的光辉成就和伟大意义,表示要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9月13-16日]
辽宁省文化局、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在沈阳举行评剧奠基人之一,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金开芳艺术生活七十年庆祝活动。会上向金开芳颁发了纪念状。庆祝活动期间举行评剧艺术座谈和观摩演出等活动。北京、哈尔滨、锦州、鞍山和沈阳的评剧演员同台献艺。八十一岁的金开芳与学生韩少云演出《小女婿》中“洞房”一折。庆祝活动同时,成立了辽宁省评剧研究会,金开芳当选名誉会长。
[9月13-23日]
根据1981年千田是也先生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关于两国戏剧学校师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的倡议,以日本桐朋学园大学短期大学部校长、佛教美术艺术史教授生江义男先生为团长的日本桐朋学园大学短期大学部戏剧科访华团来华访问。代表团一行五十二人,先后访问了北京、杭州、上海,并与北京、上海的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戏曲学校师生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9月16日-12月8日]
湖南省文化局举办的湖南省第二届巡回演出戏剧季分五轮在长沙市举行。省、地、县二十三个专业戏剧团体演出二十六台大型剧目,其中现代戏十四台,新编历史剧三台,改编整理传统戏九台,包括湘剧、花鼓、话剧、京剧、汉剧、荆河戏、辰河戏、湘昆、祁剧、歌剧、花灯等十多个戏剧种类,省文化局为获奖剧目和演出单位颁发奖状、授予奖金。
[9月18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和广东话剧研究会为原广州儿童剧团诞生四十五周年举行纪念会。广州儿童剧团成立于1937年的“九??一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宣传队伍,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过积极的贡献。
[9月20日-10月5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湖南省戏曲研究所发起的高腔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应邀参加讨论会的有十二个省(自治区)以及部分艺术院校等单位的学者、教授、高腔史学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九十余人,宣读了五十五篇学术论文。这次讨论会是建国以来首次较大范围内讨论研究高腔艺术规律的学术活动。讨论会着重总结高腔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艺术规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庚到会作了关于现代戏曲发展问题的报告。
[9月21-26日]
应香港粤剧编剧家协会筹委会邀请,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李门率领,广东粤剧编剧杨子静,陈仕元、谭青霜、何建春、范敏、王健勋、吴建邦一行八人赴香港访问。访问期间参加了香港粤剧编剧家协会成立大会,与香港粤剧编剧进行了艺术交流。
[9月21日-10月13日]
应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邀请,由团长阮焕、顾问杨奎章、艺术指导陈笑风、经理冯巨淳率领的中国广东粤剧团前往香港、澳门演出。演员有黄志明、红虹、梁金城、吕雁声、叶伟雄、罗敏宁、小少佳、林嘉碧、丁柳英、梁瑞冰、林丽容、罗楚华、吴宝志等,演出剧目为《苦凤莺怜》、《佳偶兵戎》、《李慧娘》、《刁蛮公主》等长剧和《昭君出塞》等传统折子戏,在香港共演出十四场,10月5日至13日在澳门演出五场。
[9月24日-10月1日]
中国木偶艺术学会主席虞哲光、剧作家高行健应国际木偶联合会的邀请赴法国夏尔维尔参加国际木偶戏戏剧节。观看了戏剧节的演出,访问了菲利浦??让蒂木偶剧团,应邀出席了国际木偶剧协执行委员会。在巴黎期间还应法国木偶协会主席的特邀,参加在塞纳河畔举行的法国木偶协会座谈会。
[9月28日]
上海沪剧院举行成立大会,丁是娥任院长,程晋权、邵滨孙、陈剑云任副院长,董渊任顾问。上海,沪剧院的前身是已有三十年历史的上海沪剧团。
[10月1-13日]
以华君武为团长、李凌为副团长的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意大利。代表团中戏剧界人士有杜高。
[10月2-23日]
应美国旧金山美国艺术剧院(A??C??T)主请、旧金山市市长法茵斯坦正式邀请,上海市戏剧艺术考察组赴美国旧金山、华盛顿、纽约、圣迭戈、洛杉矶五个城市进行戏剧艺术考察。这次访问系上海一旧金山友好城市文化交流项目之一。考察组组长罗毅之,成员任何、娄际成、詹允昭。考察组在美访问期间,观看了十八台演出,与旧金山美国艺术剧院(A??C??T)、华盛顿美国天主教学戏剧学院、纽约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进行对口交流,访问和参观了国际戏剧研究院、奥尼尔戏剧研究中心、亚洲文化中心、美中艺术交流中心、旧金山亚美剧团、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洛杉矶艺术中心等文化艺术机构和团体,10月16日在圣迭戈参加了美国亚洲戏剧艺术家代表大会的闭幕式。
[10月3日]
江苏省昆剧研究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周邨为会长,王守泰、董昌达、顾笃璜为副会长,徐坤荣为秘书长,匡亚明、汪海粟为名誉会长,郑山尊为顾问。
[10月5日]
湖南省木偶皮影学会成立。
[10月8-31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的戏剧家,赴海军参观访问东海舰队,访问团团长风子、副团长吴祖光,成员有张颖、李之华、蓝光、于雁军、王肯、裴斐、赵国庆、黄志龙、魏明伦等。
[10月15日-11月27日]
以黄大仿为团长、赵子民为副团长、王平为艺术指导的中国广东琼剧团应新加坡国家信托局和泰国法政大学校友会的邀请,赴新加坡、泰国演出。在新加坡国家剧场进行了九场演出,观众达三万多人。10月29日抵达泰国曼谷,在曼谷演出二十一场。访问演出的剧目为《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七品芝麻官》、《百花公主》等。主要演员有陈华、梁家梁、李桂琴、吴孔孝、洪雨、李和平、黄玉仙等。
[10月19-30日]
全国皮影艺术座谈会在长沙举行。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舒模、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虞哲光、副会长何德润、余所亚等五十余人出席座谈会。到会代表就进一步改革、提高我国皮影戏艺术,加强皮影艺术队伍建设等问题交流了经验。
[10月19日-11月9日]
上海市文化局委托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市剧目工作室举办首届戏剧创作人员读书班。参加读书班的有专业编剧三十人。
[10月20-30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首府凯里举行全州第九届民族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苗、侗、布依、水、瑶、壮、土家、汉等九个民族的演员五百余人,参加会演的一百一十多个节目中有侗歌剧三个,地方扬戏一个,花灯剧两个,话剧四个。
[10月20日-11月8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山西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工作室主办的梆子声腔剧种学术讨论会在山西太原市召开。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二十余名戏曲研究人员出席了讨论会。会上对梆子声腔的起源、梆子腔产生的时间进行了讨论,对一些跨省区的梆子剧种进行了研究,同时讨论了梆子戏的革新和发展问题。
[10月21日-11月4日]
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以曹禺为团长、吕复为副团长的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代表团在日本观看了话剧、新派戏和歌舞伎,参观访问了日本一些主要剧团和桐朋学园、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松山芭蕾舞团、日本广播协会、内山书店、松竹总社、日本话剧人社等,接触了日本戏剧界、学术界、宗教界以及华侨等各方面人士,并拜谒了中岛健藏先生墓。代表团团员有鱼讯、李玉茹、顾锡东、蓝天野、方杰、于黛琴。任德耀应日本仲间剧团邀请,朱琳应日本著名演员杉村春子邀请,同时访日。
[10月22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邀请在京部分戏剧界人士座谈话剧创作问题。与会人员强调话剧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努力反映时代生活,满腔热情地表现和歌颂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的人和事。与会者还就大胆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矛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入生活,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技巧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剧协江西分会在江西省抚州市玉茗堂影剧院隆重举行纪念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三百六十六周年大会,开始了为时八天的纪念活动。
[10月22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欧阳予倩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纪念会上,李伯钊、赵寻、马少波、王负图、吴素秋等发言,追忆欧阳予倩生前的戏剧活动,对他留下的丰富艺术遗产和宝贵办学思想及经验,进行了探索。文化部、文化团体的负责人、文艺界知名人士,以及欧阳予倩生前友好和亲属出席了纪念会。
[10月24日-11月6日]
英国文化委员会所属伦敦莎士比亚剧组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来我国北京、南京、上海进行访问演出,演出莎士比亚名剧《第十二夜》。
[10月25日-11月13日]
中国苏州戏曲团应意大利威尼斯市市长马里奥??里戈的邀请赴威尼斯访问演出。演出京剧《李慧娘》,昆剧折子戏《痴梦》、《档马》、《游园》以及评弹剧目。主要演员京剧为胡芝风、昆剧为张继青。10月31日结束在威尼斯的演出。11月13日自罗马回国。
[10月26日-11月3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协北京分会、北京京剧院主办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富英逝世五周年纪念演出,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王琴生、王则昭、马长礼、殷宝忠、谭元寿、孙岳、李崇善、谭孝增等演出了部分谭派代表性剧目《除三害》、《洪洋洞》、《定军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武家坡》,《战太平》、《上天台》、《桑园会》、《将相和》、《铡美案》、《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打渔杀家》、《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方荣翔、罗蕙兰等参加演出。
[11月2-13日]
文化部在西安召开全国戏剧创作题材规划会。
[11月5-15日]
江西省文化局、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在南昌举办汤显祖“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整理、改编剧本讨论会。
[11月6日]
福建省文化局、省文联、剧协福建分会、省戏曲研究所在福州联合举行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艺术生活七十年纪念会。参加纪念会的有福建省、福州市的负责人、文艺界代表和郑奕奏的学生。大会向郑奕奏赠送了纪念状。
[11月10-16日]
文化部在南宁召开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巡回演出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下乡演出人员的思想教育,搞好剧目管理,提高演出质量,大力帮助农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切实为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主管部门和演出公司的负责人以及部分艺术表演团体的业务干部二百余人出席会议。
[11月10-22日]
河南省文化局、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南分会、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在洛阳召开地方戏曲音乐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现代戏的音乐与戏曲现代化,豫剧男声唱腔改革和乐队体制,豫剧院三团创建现代豫剧声腔的成就与不足等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必须让戏曲赶上时代的步伐,把现代戏的音乐创作摆在当前戏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创作出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戏曲音乐。
[11月11日]
北京市戏曲研究所在济南召开《京剧史》座谈会,就有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京剧活动情况,山东京剧班、社活动情况,全省各专业京剧团的团史、主要演员及剧目创作、演出等情况的收集,征询意见。出席会议的有省、市文化局、文联、戏研室、艺术学院、省戏校及京剧著名演员、剧作者等。
△首都文学艺术界举行纪念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郭沫若诞生九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会议。
[11月12-21日]
福建省高甲戏剧团应香港福建体育会、同乡会、商会的邀请赴香港演出。团长赵舜华、副团长柯孙瑶,顾问王萍,艺术指导张伯萍、许仰川率领,主要演员有蔡有辉、颜佩琼、施纯送、欧阳燕青、陈茹等。演出剧目有《连升三级》、《大闹花府》、《许仙珍医》、《扫秦》、《妗婆打》、《管府送》、《真假王岫》。
[11月13-2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江西分会在宜丰县联合召开电影、戏剧创作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文艺一定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对外国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要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革命的传统,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具有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特色的健康优美的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
[11月15日-12月29日]
湖北省文化局、剧协湖北分会举行湖北省专业剧团获奖创作剧目会演,会演分两片进行。11月15日至24日在沙市举行西片会演。12月15日至24日在武汉举行东片会演。西片会演十三个剧目中现代题材剧目占十二个。荆州花鼓《家庭公案》在会演前已演出九十一场。参加东片会演的有话剧《魏征》、《五(2)班日志》等十一个剧目。12月29日举行授奖大会,获创作一等奖的剧目有《家庭公案》、《心的光明》、《五(2)班日志》、《唐科长祝寿》。获演出一等奖的剧目有《向老三招婿》、《心的光明》、《家庭公案》、《魏征》、《闯王杀亲》、《狱卒升堂》、《五(2)班日志》、《唐科长祝寿》。大会分别为获创作、演出一、二、三等奖的剧目颁发了奖金。
[11月18日]
中国剧协广东分会召开粤剧改革座谈会,讨论振兴粤剧,开创戏曲表现新时代、塑造新人物的新局面。会议讨论了剧目题材、表演、唱腔、音乐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现代题材作品的质量问题。
[11月19日-12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主办的自治区专业艺术团体文艺调演在呼和浩特举行。参加调演的戏剧剧目有京剧《查干庙》,话剧《寸草心》,蒙语话剧《双翼的神马》,二人台《丰州滩传奇》、《访富根》、《接婆婆》。
[11月20-25日]
吉林省文化厅在长春召开戏剧评论工作座谈会,全省专业与业余戏剧评论工作者五十余人出席。会议总结和交流近几年来本省戏剧评论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讨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繁荣戏剧创、活跃戏剧评论工作的措施。会议决定成立吉林省戏剧评论学会,筹备出版戏剧评论刊物《戏剧艺术》和《艺术周报》,每两年举办一次戏剧评论文章和理论研究的评奖活动。
[11月20-30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江西省文化局在宜春召开全省农村题材戏剧创作座谈会。四十余位剧作者出席观摩宜春地区1982年农村题材现代戏调演,并讨论戏剧如何反映农村巨大变革,塑造社会主义新人问题。
[11月21日]
武汉汉剧院为庆祝建院二十周年举办纪念演出,演出剧目有传统戏、折子戏、新编历史剧。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主演《宇宙锋》和《柜中缘》。
[11月24日]
剧作家、翻译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健吾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11月25-30日]
四川省文化局、中国剧协四川分会、美协四川分会在成都联合召开四川省舞台美术创作会议。会议结合四川省首届舞台美术展览进行艺术总结和经验交流。会议期间,成立了四川省舞台美术学会,张玮任会长。
[11月26日]
广东省文化局、中国剧协广东分会、广州市文化局和广东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举行舞台美术家洪三和、何碧溪从艺五十五周年,南佗从艺五十周年庆祝会。
[11月29日-12月13日]
文化部艺术局、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在西安联合召开戏曲现代戏研究会1982年年会及剧本创作座谈会。
[12月1日]
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建院三十周年校庆。
[12月2-10日]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曼海姆民族剧院院长彼德森和迈耶专程来华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奥地利名剧《屠夫》。
[12月6日]
天津市文化局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天津评剧院《闺女大了》剧组和蓟县评剧团“模范集体”光荣称号。天津评剧院《闺女大了》剧组自1981年创作演出这个戏以来,连续上演一百二十多场,受到广大观众和各方面的好评。蓟县评剧团自1978年组建以来,一直扎根农村,累计演出一千三百余场,、受到广大农民赞扬。大会向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奖旗和奖品。
[12月6-31日]
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会演在郑州举行。参加会演的包括本省各地、市及省直属专业文艺团体的青年演员六百余人。演出豫剧、曲剧、越调、京剧、二夹弦、宛梆、大平调等十一个剧种的六十多个剧目。会演分四轮进行,将延续到1983年1月。
[12月7-18日]
中国戏剧家协家召开全国戏剧评论与戏剧期刊工作座谈会。
[12月8-17日]
湖北武汉汉剧团应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香港演出。汉剧表演艺术家、武汉汉剧院院长陈伯华担任艺术指导。汉剧表演艺术家李罗克担任艺术顾问。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林戈任团长。演出剧目有《花木兰》、《二度梅》、《八仙闹海》、《宇宙锋》、《拦马》、《贵妃醉酒》等。演员除陈伯华、李罗克外,还有老演员童金钟、王晓楼、冷少鸣,中、青年演员陶菊荣、胡和颜等。
[12月8-18日]
以日本普克木偶剧团创始人川尻泰司为团长的日本木偶戏代表团(成员西角井正大、长谷川正明)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访问了北京、南京、扬州和上海,先后观看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北京皮影剧团、扬州地区木偶剧团、上海木偶剧团演出的《山上的小房子》,《鹤与龟》、《三打白骨精》(皮影),《嫦娥奔月》以及《红宝石》的舞台录相。在北京、扬州和上海,中日同行进行了座谈。
[12月9日]
吉林省文化厅举办1982年度创作剧(节)目观摩演出评奖活动。话剧《少帅传奇》、朝语话剧《忧与喜》,京剧《泰山铁罗汉》,评剧《雁落滩》,吉剧《三放扇子参》,拉场戏《中秋月下》等获优秀创作奖。
△西安易俗社艺术顾问、秦腔女演员孟遏云在西安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12月9-1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在南宁举行壮族文艺节目调演。戏剧方面参加调演的有多幕壮剧《红铜鼓传奇》、《种瓜得瓜》、《蝶咤》,歌舞剧《勒依斩龙》、小型歌剧《三月春》、《边陲碧玉》,小型壮剧《大龙袍》,小型采茶剧《送梅汤》,彩调《抢亲》,独幕歌剧《马缨花》、《卡莲隘》等十一个剧目。参加调演的壮剧完全采用壮语,使壮剧的风格、特点更加鲜明。
[12月10日]
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舞台美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12月10-25日]
中国(山东省)京剧团应新加坡文化部邀请,参加新加坡1982年艺术节的演出。
[12月14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上党梆子演员、原晋东南上党梆子剧团团长郭金顺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12月15-26日]
福建省文化局举办全省戏曲现代戏艺术讨论会和现代戏汇报演出。应邀参加讨论会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和从事戏曲艺术研究的专业工作者近百人。会议按不同专业特点,从不同方面对戏曲现代戏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应调汇报演出的创作剧目有黄梅戏《芙蓉镇》和山歌小戏《小店生辉》,小喜剧《小事不小》,梅林小戏《买兔》,越剧小戏《丹桂嫂》等。
[12月20日]
江苏省文化局主办的省直属剧院、(团)1982年新剧(节)目汇报演出在南京举行。汇报演出的剧目有京剧《双阳公主》、《宝烛记》,话剧《无情世界有情人》、《红红的雨花石》、《路,在你我之间》,锡剧《三夫人》,《孤伶女》,扬剧《三把刀》,歌剧《天涯歌女》等。表现现代题材的占三分之二以上。会演将继续到1983年1月。
[12月23日]
青海省文化局主办的青海省1982年自编剧(节)目汇报演出大会在西宁开幕。这次汇报演出分两批进行。参加汇报演出的有十八个专业剧团和文工团(队)的一千五百多名各族演职人员,演出五十三个不同风格的剧(节)目。汇演将继续到1983年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抗敌话剧团举行建团四十五周年纪念会。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为抗敌话剧团团庆题词:“发扬优良传统,为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新贡献!”
[12月24日]
文化部艺术局、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中国京剧院联合举行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包括纪念演出。纪念演出进行到1983年1月份。
[12月26日]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由法井友弘为团长、宫原大刀夫为秘书长的日本话剧人社戏剧观摩友好访华团访问北京、武汉。
[12月27日]
以野村万作为团长的日本野村狂言访华团应中国演出公司邀请来华访问演出。在北京和上海各演出了两场。演出剧目有《渡船女婿》、《蘑菇》、《棍棒捆》等。
[12月29日]
福建省话剧团为建团三十周年举行庆祝会、联欢会,并举办了历年演出剧照及艺术活动的图片展览。
[12月]
广东省潮剧院为该院艺术顾问卢吟词、谢吟、洪妙和老艺人吴大等四位八旬高龄艺人举行艺术生活纪念会。广东省文化局、中国剧协广东分会等单位近二百人出席。
[12月]
文化部发给山西省临猗县眉户剧团奖励款一万元。奖励这个团三十年来坚持自编自演现代戏,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坚持勤俭办剧团,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做出突出成绩。
(《中国戏剧年鉴》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