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动态
纪念最宜怀旧德

陈飞虹

  今年元月16日,是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日。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湖南省艺术学校与湖南省湘剧院联合举办了《彭俐侬高腔艺术研究》座谈会,以此来纪念这位毕生致力于湘剧事业,且对湘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品艺兼优的、深受观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

  元月16日上午九时,虽是数九寒天、朔朔北风。为了纪念这位过早辞别舞台、过早离开人世的同志、老师、朋友和艺术家,省会不少和管文艺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彭俐侬同志的学生们纷纷冒着刺骨的风寒来到了湖南省文化厅六楼会议室。会议由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王湘强同志主持,在湖南省文化厅吴兆丰副厅长和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康建民处长发表了充满热情和赞誉的讲话以后,由湖南省艺术学校周祥辉校长介绍了彭俐侬同志的生平事迹。

  彭俐侬同志1930年出生在长沙市一个穷苦的湘剧艺人之家,自幼随著名湘剧琴师的父亲彭菊生先生学艺。1942年,年仅12岁的彭俐侬便随父远道桂林,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积极宣传抗日。1949年9月,又随父一道在长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工作团(1953年改为湖南省湘剧团)。1952年,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大会,她与湘剧艺术大师徐绍清合演《琵琶上路》(饰赵五娘),荣获表演二等奖。1955年,她参加湖南省第二次戏曲观摩大会,以扮演《双拜月》中的王瑞兰一角获表演一等奖。1957年,湘剧高腔《拜月记》在上海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她仍主演王瑞兰一角。从此,她名噪三湘,蜚声全国。

  彭俐侬同志的一生不但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而且还桃李满园,培养了左大玢、李自然、陈爱珠、颜燕雨、庞焕励和朱米等一批湘剧事业的接班人,其中左大玢、陈爱珠等已成为当今湘剧舞台上的中流砥柱。彭俐侬同志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1979年任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从1959年起,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1980年被选为湖南省剧协副主席,1985年元月16日不幸病逝,终年54岁。

  座谈会上,有的宣读着早已写好了的长篇论文,有的即席发言,也有的即兴赋诗,气氛十分热烈。年逾八旬的老戏剧家黄曾甫先生回顾了彭俐侬同志的演出活动,高度地评价了她高尚的艺德和艺术建树;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左大玢,副研究员徐竞存,高级教师李自然,国家二级演员陈爱珠、颜燕雨等同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结合各自的演唱经历分析、探讨了彭俐侬同志在湘剧高腔的发声和演唱上的独特风格、艺术成就和发展贡献。她们一直认为,彭俐侬同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面地总结了湘剧高腔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和规律,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吸收各兄弟剧种、歌剧的乃至西方的唱法,将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韵味纯浓、发声科学、吐字清楚、委婉动听和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老一辈专家与学者文忆萱、高宇、周俊克及石生潮等同志,将彭俐侬同志所演的主要高腔剧目,从表演、人物塑造、唱腔设计及演唱艺术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认为她塑造的《琵琶记》之赵五娘,《拜月记》之王瑞兰、《金印记》之周氏、《陈三两爬堂》之陈三两以及现代戏《春雷》之潘亚雄、《江姐》之江姐、《山花颂》之老奶奶和《心红眼亮》之周大妈等人物,其唱腔设计、演唱、表演与人物的刻画等方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且大大的丰富了湘剧的艺术宝库;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董武炎和副研究员、著名湘剧鼓师黎建明同志回忆了与彭俐侬同志长期共事的经过,对其友好的合作态度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上海音乐学院刘国杰教授激动地说:“我作为长沙人,从小喜爱看湘剧,特别喜爱看彭俐侬同志的演出。我将湘剧高腔唱段,其中特别是徐绍清和彭俐侬二位大师合演的《琵琶上路》的唱段作为我院戏曲音乐方面的教材,通过欣赏和学唱,同学们一致认为湘剧高腔真好听……”;诗人易仲威和祝钦坡深情的吟唱了他们的诗作,诗曰:“湘剧高腔压管弦,余音溺溺动江天。徐彭合璧琵琶记,声电传真拜月缘。粉黛登场留典范,丹青运笔起云烟。振兴未遂平生愿,顾曲周郎尚惘然。”岳麓诗书画社社长、湖南大学教授谭修先生刚听完易、祝的七言律诗,便诗兴大发,竟当场运笔步易、祝诗韵作诗一首,诗曰:“毕生劳瘁付繁弦,热雨和风韵满天。逸趣横生超一代,奇峰突起结千缘。湘音振起传松月,古曲悠扬荡岭烟。纪念最宜怀旧德,剧坛声色尚依然。”谭修先生高声吟唱,众与会者随声帮和,座谈会达到了高潮。这时,湖南文联执行主席、湖南省剧协主席、彭俐侬同志的爱人范正明同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和儿媳庞焕励一起向大家鞠躬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发表了真切而又深情的讲话。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易扬、副主席张文卿,湖南省广播电视报副总编楚望霓,长沙晚报文体部主任王鸾章,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廖如一,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乔德文,湖南省艺术学校著名湘剧鼓师邓炳南,《戏剧春秋》副主编丁楠以及主办单位省湘剧院党委书记姜剑梅和省艺术学校高级教师喻家龙等。

  1994年12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纪念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的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的伟大号召,并作出了“振兴京剧、振兴戏曲、振兴民族艺术”的英明指示。在这个时候省会三家联合召开的《彭俐侬高腔艺术研究》座谈会,既是对彭俐侬同志的一种很好的纪念,也是对江总书记指示的一种具体响应。纪念亡者是为了生者,纪念过去是为了现在。我们期待着以此为开端,激励起湘剧界乃至文艺界的仁人志士,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以忘我的工作和努力,渡过戏剧不景气的难关,走出低谷,迎来湘剧艺术乃至整个戏剧艺术的再度辉煌!

  注:①徐彭指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徐绍清和彭俐侬。

    ②松月指湘剧传统名剧《扫松》与《拜月记》。


 

来源:戏剧春秋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