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唱词剧本-->湘剧
南山问樵

范正明

  【题解】湖广寒儒范仲禹,得友人刘洪义赠银赐驴,便携妻白玉莲、子金哥上京赴试。试官为大学士包拯,公正廉明,仲禹三场考完,甚是得意,陪同妻子郊外探望岳母,谁知到处寻找不着,就让妻儿牵黑驴在石旁歇息,自己去找仍是无着,回时却不见妻儿和黑驴,仲禹一时忧急成疯,四处呼喊寻找妻儿,遇南山樵夫,得知妻被威烈侯葛登云抢去,于是他闯进葛府,索要妻子。葛登荣巧言辩解,并用酒将范仲禹灌醉,命人将范打死,封于箱中,抛之荒郊。此时范已得中状元,朝廷举行琼林宴,却不见了状元,责成开封府寻找,公差四处寻范不着,川资用尽,见路旁有大箱,拟劫取之,开箱后范昏过醒来,说明情由,在两公差帮助下,前往开封府告状。

  葛登云强逼范妻白玉莲成亲,白假意答应,乘隙自缢而死。葛登云将尸首伪装管家之母病故,棺材暂厝家庙。山西商人屈申见范遗黑驴,以自己的次驴相换,携资夜宿李保家,李保夫妇见财起意,灌醉屈申,将其谋杀。黑驴奔去,当街将包拯大轿拦住,包情知有异,命赵虎勘查。白氏与屈申错借尸还魂,男女颠倒。白氏弟白雄,从虎口救了金哥,得知详情,出来寻找姐姐夫妇,与屈弟因争驴成讼,一干人等均带上开封府堂上,包公用阴阳镜判明,铡死葛登云及李保,使范仲禹一家团圆。

  上述为整本《琼林宴》的全部剧情,原系昆曲剧目。《问樵》中范仲禹和樵夫的每一问答,都是载歌载舞的对衬表演,极为规范,说是昆曲演变过来,是可信的。昆曲原本共有二十四折,湘剧仅保留《问樵闹府》、《打棍出箱》、《黑驴告状》等折。20世纪30代初曾重新排演整本,更名《阴阳错》,由著名小生周文湘导演①。事见明人《琼林宴》传奇(仲禹作仲虞)及小说《三侠五义》第二十三至二十五回。

  为生行“疯戏”代表作。前辈著名二靠老生李凤池②擅长此剧,他扮演的《问樵》范仲禹上场,将鞋跟压下,拖靸而出,一句“儿呀”哭头之后,右脚上踢,靸鞋落在头顶,以表现人物在半疯癫状态中,寻找妻儿心切,不顾路之高低,踉跄前行之意,演来非常美观。此鞋须演员特制,比左脚穿的那只鞋要重一些,李凤池先生的这只特制鞋,就是他的妻子亲手做的。

  齐如山先生《戏界小掌故》中谈到名老生王九龄演此剧时,“特别添了许多身段。例如问樵一上场,往前走时,一抬腿把一只鞋掉在头上……”③两个不同剧种,同一表演动作,如此相像,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尚难说清。一般来说,湘剧艺人好学,勇于吸收外来剧种好的东西,如20世纪30年代初,黄元才、黄元和、罗元德诸前辈,就向京剧学了近20出武戏,开湘剧武戏之先河。《南山问樵》中这一表演,受京剧之影响,亦未可知。

  朝代:宋朝

  人物:范仲禹(二靠老生)

  樵 子(丑)

  [樵子荷扁担、镰刀上。

  樵 子 (念)天晴大日头,

  落雨水长流。

  人在桥上过,

  水在桥下流。

  在下,南山樵子。自幼父亡母寡,每日砍柴度日。今日天色晴和,往南山砍樵一番。这正是:

  (念)家无生活计,

  哪怕斗量金。

  (唱《南路散板》)

  天上星斗朗朗稀,

  休笑穷人穿破衣。

  山中树木有长短,

  荷花出水有高低。

  来此已是南山,待我用起工来。

  [樵子砍樵。

  范仲禹 (内声)走呀!

  [范仲禹趿鞋上。

  (唱《南路散板》)

  为妻儿走得我腰痛腿软,

  哎哟!

  只气得浑身上汗流不干。

  卑人范仲禹。今乃大比④之年,是我带着妻儿上京赴试。考罢三场,未曾悬榜,因此带了妻儿往万泉山岳母家探亲,行至南山,被虎冲散。是我四路寻找妻儿,行至此间,迷失路途,这便怎处?得,得,得……哈……哈……那厢有位樵哥在那里砍樵,待我近前问来:喂!樵哥……樵哥啊!樵哥啊!

  [范仲禹拍樵子肩,樵子一惊。

  樵 子 哎呀咧,你这个人好不冒失,想我们山林之中,贯出的是豺狼虎豹,你在我这后面,是这样一拍!我怕是虎狼来了,顺手一斧将你劈死。是你赔我,还是我赔你呢?

  范仲禹 樵哥呀!我要借问一声。

  樵 子 你要问什么呢?

  范仲禹 你可曾见过我的孩儿没有?

  樵 子 呀打呵!我晓得你的孩儿是个长长的矮子,还是个胖胖的瘦子呢?

  范仲禹 想我的孩儿,乃是前半月在此山失散的。

  樵 子 不道你的孩儿,乃是前半月在此山失散的?

  范仲禹 正是此山失散的。

  樵 子 相公,此事你不问我便罢,你来问我,我乃是亲……

  范仲禹 啊,亲……

  樵 子 眼……

  范仲禹 啊,眼……

  樵 子 得见的。

  范仲禹 哪哪…哪个!不道樵哥你是亲……

  樵 子 亲……

  范仲禹 眼……

  樵 子 眼……

  范仲禹 得见的?

  樵 子 亲眼得见的。

  范仲禹 如此樵哥你来,你来,请樵哥对我来讲讲,对我来说说……讲讲说说……

  樵 子 相公,只因前半月,有一小孩,站在土台啼哭。想这山林之中,贯出豺狼虎豹,走出一只大虫,将那小孩是这样一口吞吃腹内。

  范仲禹 哪个,哪个?只因前半月有一小孩,站在土台啼哭。你们这山林之中,贯出豺狼虎豹,将那小孩是这样一口吞吃腹内。此事当真?

  樵 子 当真。

  范仲禹 果然?

  樵 子 果然。

  范仲禹 哎,哎,哎!我的儿呀……(抱着樵子哭)

  樵 子 呀打呃,你怎么抱着我哭是你的儿子呢?

  范仲禹 樵哥呀,我乃是哭我的孩儿。

  樵 子 相公,你不要啼哭,你的孩子还有救。

  范仲禹 啊!樵哥,请讲,请讲!

  樵 子 哎呀!相公,我们这地方有一个打虎猎士,见那只猛虎有伤小孩,他走上前去,是这样一拳,那样一足,将虎打死。将那小孩是这样一肩,就背,背,背回去了。

  范仲禹 哪个,哪个?你们这地方有一个打虎猎士,见那只猛虎,有伤小孩,他走上前去,是这样一拳,那样一足,将虎打死。将那小孩是这样一肩,就背,背,背,背回去了。此事当真?

  樵 子 当真。

  范仲禹 果然?

  樵 子 果然。

  范仲禹 哈哈,哈……哦呀哈哈哈哈!且喜我的儿子有了下落,谢天谢地。

  樵 子 我看这个人疯不疯,颠不颠的,不用睬他,我还是用起工来。(砍樵)

  范仲禹 这位既然知道我孩儿,必定知道我的妻子,我还要近前再问。得,得,得,哈,哈,哈……他又在那厢砍柴去了。喂!樵哥,樵哥!(又拍樵子肩)

  樵 子 哎呀呃,你这个人,我先前言得明白,这林子中贯出虎豹,你又在我这后面是这样拍,拍,拍,拍,我怕是虎狼来了,顺手一斧将你劈死,到底是你赔我,还是我赔你呢?

  范仲禹 樵哥呀!我又要借问一声。

  樵 子 你又要问什么呢?

  范仲禹 你可曾见过我的妻子没有?

  樵 子 呀打喂!你问儿子,又要问儿子的娘吗?

  范仲禹 我那妻子也是半月前在此山中失散。

  樵 子 不道也是前半月在此山失散?

  范仲禹 是在此山失散的。

  樵 子 这又是我亲……

  范仲禹 啊,亲……

  樵 子 眼……

  范仲禹 啊,眼……

  樵 子 得见的。

  范仲禹 樵哥,说是你来,请樵哥对我讲讲,对我说说,讲讲说说!

  樵 子 相公呀,只因前半月有一妇人,坐在这土台啼哭,不料这地方有一告老太师,带安童小子射猎打围,见这妇人,在土台啼哭,他上前去这样一瞧,那样一看,观那妇人有几分姿色,叫安童小子着小轿一乘,将那妇人是这样一抬,抬,抬,抬回府去了。

  范仲禹 此事当真?

  樵 子 是,当真。

  范仲禹 果然?

  樵 子 果然。

  范仲禹 哈,哈,哈……且喜我的妻子又有了下落,谢天谢地。

  樵 子 相公,你不要谢天谢地。

  范仲禹 怎样?

  樵 子 你可知那告老太师,他是个好人,还是歹人?

  范仲禹 他一定是个好人。

  樵 子 哎!好人?……

  范仲禹 怎样?

  樵 子 哎呀,相公哪!那太师他原不是好人,将你的妻子抬回府去,他不是做婢!

  范仲禹 做婢?

  樵 子 便是做妾!

  范仲禹 啊,做妾?

  樵 子 不是陪酒,就是取乐!

  范仲禹 到晚来呢?

  樵 子 到晚来的话,相公,你附耳上来,这个那个……

  范仲禹 哎呀!

  樵 子 他要这个那个!

  范仲禹 哎呀!樵哥,那老太师他叫何名字?

  樵 子 哎呀,他的名字讲不得,有人讲了他的名字,砍了头,还要充四十里军。

  范仲禹 呀,得,得,得,得……哈哈……樵哥,一个人砍了头,还怎么充军呢?

  樵 子 他叫死都不饶人。

  范仲禹 啊,你道他死都不饶人?樵哥,这四下无人,只有你我,但讲无妨的。

  樵 子 哦,四下无人,只有你我,但讲无妨。待我打个望来着,(四面觑视,见无人)相公,他叫郭登荣。

  范仲禹 嘿,他叫什么名字?

  樵 子 他又是个聋子,他叫郭登荣。

  范仲禹 (大声)呀!不道他是郭登荣那老贼!

  樵 子 (忙掩其口)相公,你去砍头,我只替你去充得军!

  范仲禹 无妨的,樵哥,那老贼住住哪里,你还要引我前去。

  樵 子 相公,我引你前去,不知紧要。那老太师知道,他用二指宽的帖儿,将我送到官衙前,按着两头打中间,那我怎么吃得罪起?

  范仲禹 哎呀啊,有道是救人救到头,杀人杀齐喉,你还要引我前去。

  樵 子 相公啊,常言道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说是你随我这里来,来,来,抬头观看就在前面。

  范仲禹 哦,就在前面。

  樵 子 八字门闾。

  范仲禹 八字门闾。

  樵 子 白壁粉墙。

  范仲禹 白壁粉墙。

  樵 子 一对桅杆,就是他的家下。

  范仲禹 待我观看,就在前面八字门闾,白壁粉墙,一对桅杆,就是他的家下。请!(下)

  樵 子 这个人疯不疯,颠不颠,到了他家,难免不说出我南山樵子来。待我唤他转来。相公请转。

  范仲禹 (复上)樵哥,我去得好好,你叫我转来何事?

  樵 子 相公,你到了他家,问起你是怎能样知道的呢?

  范仲禹 樵哥,他不问则罢,他若是问我,嘿,嘿……我只说是南山樵子对我讲的哟。

  樵 子 哎呀,相公,你说出南山樵子,他将我送到官衙,我怎么吃得罪起?他不问你则罢,他若问你,你只说是亲……

  范仲禹 啊,亲……

  樵 子 眼……

  范仲禹 啊,眼……

  樵 子 得见的!

  范仲禹 亲眼得见的。请!

  樵 子 这个人疯不疯,颠不颠,到了他家,不是土牢,就是水牢。

  范仲禹 樵哥啊!我亲眼得见,亲眼得见,亲眼得见。请!

  [范仲禹疯疯癫癫下。

  樵 子 这个人必定会说出我南山樵子来,我不免逃往他乡躲避一时。这正是:

  (念)为着别人事,

  免伤自己身。

  [樵子急下。

  ——剧终

  注释:

  ①见1931年《湖南晚报》。

  ⑦李凤池:字雅琴,长沙人,生年不详。凤鸣科班出身,功底扎实,身段优美。代表作有《南山问樵》、《秦琼表功》、《推弓上山》、《打雁回窑》等。晚年施教于湖南省戏剧学校湘剧科,1962年去世。

  ③见《齐如山全集》第四册第2382页,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

  ④大比:隋唐后泛指科举考试,明清两代特称乡试为“大比”,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各县、州、府应试者齐集省城,由朝廷派官主考,录取的称为举人。这里是泛指朝廷科考。

来源:《含英咀华-湘剧传统折子戏一百出(中)》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