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代健(1880—1938) 字少康,辰河戏生行演员,辰溪县杨梅坳人。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向光前,擅唱高腔、阳戏,并曾有一副戏箱。父亲向梅峰,曾投师浦市名教席社凤林,工旦,有名于时。青年时代,梅峰过继邻村宋姓富户,得一笔可观遗产,遂对粉墨生涯自卑自怜,决意让膝下五子(代健最小)读书求仕。光绪十五年(1890)辰州府岁试,代健大哥代俊赴考,因出身卑微而落第。阖家人为此伤心,唯有年方十岁的向代健不以为然。他声言鄙弃试场上的穷酸秀才,而憧憬着扮演戏文中的状元、皇帝。
向代健从父随班学艺,习小生,表现平平。他扮演的小生“刚”气过头而缺乏温文尔雅的气质。某次他饰《抢伞》中蒋世隆,由梅峰饰王瑞兰,为他配戏。照当时的演法,小生有个抢吻旦角的动作,面对配戏的老父亲,他一时发窘,竟省略了。观众立即喝起倒彩来,烂草鞋丢到台上。向代健回顾前段不称心的艺术生涯,他决意打破辰河戏生行艺人年轻时只能唱小生,中年以后才能唱生角的旧习,改唱生角。扮演小生过头的“刚”气,成为扮演生角难得的气质。一折《碎龙袍》的“男打周”,一鸣惊人。他在辰浦艺坛的地位,由此而逐渐确立。
宣统元年(1909),向代健借助浦市富绅康少伯的资金,合办双少班(代健字少康,与康之名中同有“少”字,故名)。由于向代健的崇高威望,双少班团结了一批造诣精深的艺人,成为他艺术实践的场所,也是辰浦艺坛培养人才的基地。以至,浦市、辰溪、沅陵,乃至凤凰、乾城、古丈、花垣等地,凡隆重演出,以能请到双少班为荣。他办班期间,曾授徒侯定梁(旦)、姚祖宣(丑)、石玉松(小生)、康桂清(生)、唐玉清(旦)等人。洪江的杨锦翠(旦)、涂浦的舒洛成(小生),青年时代都曾到双少班搭班学艺。
在艺术上,向代健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和进取。为了学习洪江路子的表演技艺,他于民国元年(1912,化妆成一个烟叶商人,隐姓埋名,在洪江庙堂、会馆看戏数月。民国十一年,他延聘常德春华班名生李金林入双少班,二人结为兄弟,相互学习。李金林涉足于辰河高腔,向的弹戏技艺亦日见精深。两年后,李金林终老浦市,向代健挥泪埋葬挚友。民国二十一年,春华班演于辰溪,向代健应邀前往客串弹戏《六部大审》闵爵一角,精湛的技艺,使素以弹戏擅长的常德同行为之倾倒。
民国二十七年春,向代健率双少班在溆浦县城演出时,遇日机空袭。他大义凛然,坚持演出,并将剧目改为全部《金牌》,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同年冬,双少班演于沅陵县舒溪口,患严重哮喘病的向代健坚持前往。夏历十二月初二这天,他不顾劝阻,为乡亲们演出高腔戏《送行》。重病中的向代健,一出台,病态顿然消失,表演丝丝入扣,委婉凄怆,台上台下,哭声一片。一位通晓文墨的老人,称这次演出为“超前绝后”的杰作。十三天后,即十二月十五日,向代健长眠在杨梅坳家中,终年五十八岁。有子寿卿,工小生,演戏一丝不苟,颇有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