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玢(1943~ )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1988年曾获中国戏剧第六届梅花奖,1997年获中国第八届文华表演奖。十一岁学艺,工花旦,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她深得老一辈名师指点,武功熟练,身段漂亮,音色优美,行腔圆润。其表演性格鲜明,恰到好处。先后创作了《断桥》中的白素贞、《大破天门阵》和《杨门女将》中的百花公主、《园丁之歌》中的俞英、《郭亮》中的雷大嫂等众多的色彩鲜明的艺术形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是目前湘剧舞台上旦行中的佼佼者。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
左大玢(1943~ ) 长沙市人。湘剧女演员,工旦行。11岁入湖南省湘剧团演员训练班,后为湖南省戏曲学校首科,学习花旦,毕业后分配到湘剧院工作。
1959年在电影《生死牌》中饰黄秀兰崭露头角。先后塑造了《断桥》中的白素贞,《大破天门阵》和《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百花公主》中的百花公主,《拜月记》中的王瑞兰以及现代戏《江姐》中的江姐,《园丁之歌》中的女教师俞英和《郭亮》中的雷大嫂等鲜明的艺本形象。她音色纯美清脆,行腔圆润自如,刚柔相济。在扮演穆桂英和百花公主等巾帼英雄人物时,演唱大起大伏、刚劲挺拔;在扮演王瑞兰一类闺阁小姐时,演唱细腻抒情、委婉动听;在扮演雷大嫂等英雄人物时,行腔吐字铿锵有力。她是湖南省湘剧院的主要演员,曾多次赴京和赴外省演出。她所拍摄的舞台艺术片,录制的湘剧录像片和录音,经常在中央和湖南省电视台、电台播放。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左大玢,女,长沙人,生于1943年。1954年考入湖南省湘剧团附设小演员训练班,由桂希科老师教授基本功。“开荒戏”为弹腔《盘貂》中的貂蝉,由孔艳兰老师执教。1957年8月毕业,分配到省湘剧院工作。大玢深知“学艺靠师引”的道理,拜彭俐侬为师,学习、继承了《拜月》、《捡柴赠银》、《打雁回窑》等传统折子戏,接着又学拍过电影的高腔大戏《拜月记》,均由彭师亲授。同时她又从母亲郑福秋(为20世纪30年代“五大名旦”之一)那里,学了《百花赠剑》、《宋江杀惜》、《桂枝写状》等戏,遂定行花旦。她在师承上可说得天独厚,两代名家为师,既有家传,又有师授,所谓名师出高徒,造就了左大玢脱颖而出。“当我有了一定的艺术实践,师傅的要求就不同了,总是批评我表演毛躁,第一个动作没完,第二个动作就来了;外形动作虽美,内在感情却很空虚,只演了角色做什么,没演出角色为什么这样做。师傅反复要求我分析剧本内容,钻研人物性格,要有自己的创造。”①【注:见泛舟《名师指引 勤奋不怠——访湘剧名演员左大玢》,载1981年《湖南日报》。】她悟性高,一拨就通,“要有自己的创造”成为她一生的艺术追求。在1959年拍摄电影戏曲片《生死牌》过程中,扮演女主角黄秀兰的左大玢,在分析剧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角色的性格,试图把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结合起来,加上电影导演的启示,在表演上取得很大的突破,成功地塑造了黄秀兰这一少女大义凛然的感人形象。特别在“父女别”中两段“反南路”,大玢和刘春泉老师唱得荡气回肠,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电影《生死牌》在全国播放之后,左大玢在观众中已成为湘剧年轻的名演员了。此后,大玢的艺术生命如日中天,或继承,或新排,或加工了许多优秀剧目,如《菊花》、《断桥》、《柜中缘》、《百花公主》、《园丁之歌》、《凤箫怨》、《子血》等等。
现代高腔小戏《园丁之歌》,是大玢拍摄的第二部戏曲电影。1973年“四人帮”审查后,指责“这个片名就不合适,‘园丁’应该是党的领导,怎能是教员呢?这是否定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剧中教师俞英有“没有文化怎能把革命重担来承当”这样一句唱词,就被扣上“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否定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攻倒算”等无限上纲的“大帽子”。1974年上海、辽宁、广西、湖南四省文艺调演中,湖南代表团驻地西苑饭店,铺天盖地的“批园”大字报,为批判而放映的《园丁之歌》,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五千人的“批园”大会,给左大玢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四人帮”的文化组要左大玢在大会上现身说法,自我批判,且为了“批判效果好”硬要大玢说普通话。大玢说:“毛主席热爱我热爱,毛主席讲家乡话,我也讲家乡话!”来人无话可说地走了。这年11月,毛泽东主席在湖南点看了《园丁之歌》电影,为之鼓掌,并说“我看这是一出好戏”。毛主席为《园丁之歌》平反,使左大玢从重压的阴影中解脱出来。30岁的左大玢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的考验。
大玢身材高挑,扮相俊美,唱腔流畅,做派细腻,尤其长于刻画人物性格。她在继承郑福秋、彭俐侬两代《断桥》的基础上,和青年导演董少华合作,进一步加工提高,把白娘子这个勇敢、多情的艺术形象,更精美地再现于舞台。如在青儿追杀许仙时,大玢为了表现白素贞此时的心情,她用了许多大幅度的翻、滚、跌、打、跳、提等动作来阻拦青儿对许仙的追杀,接下来通过“游西湖,借雨伞,心心相印”这段“南路慢三眼”如怨如诉的唱腔,将白娘子对许仙怨中有爱、爱中有怨的复杂感情,极其细腻地倾诉出来。在央视播放之后,“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高度赞扬”① 【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导演杨洁语。】。《百花公主》是大玢又一代表作。这出戏唱、做、念、打功夫十分繁重,大玢凭借她的扎实根底和刻画人物的深度,将百花公主的悲剧性格揭示得十分成功。其中“刺目”一场,是主人公内在冲突的沸点和全剧的感情高潮,大玢以长段抒情放流的高腔演唱,神情恍惚的幻觉表演,水袖、跪步等程式动作的展现,将人物的自责、忏悔,宣泄得淋漓尽致。她就是以《刺目》和大型历史故事剧《凤箫怨》参赛,成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实现湖南省“梅花奖”零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中,左大玢受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导演杨洁的邀请,在剧中扮演观音大士一角,她那美丽的扮相,端庄的仪态,受到成千上万电视观众的热爱,成为家喻户晓的“观世音菩萨”。
从1956年起,左大玢曾多次为毛泽东主席演出并受到接见,“有次接见时,他叫我‘左大玢’(‘玢’读成‘分’)。那时我还只16岁,懵里懵懂地说,毛主席您老人家读了错别字哩!‘玢’应该读‘彬’。他老人家笑着说:‘彬也彬得,分也分得,不信,你回去要你父亲帮你查查字典。’后来,我翻字典,我这个‘玢’字果真可以读‘分’,这时我感到自己太无知了,而毛主席多么渊博啊!”又一次,毛泽东主席回湖南视察工作,在蓉园举办的文艺晚会上,“我为毛主席清唱了两段。他老人家很细心,发现我唱腔有点‘沙’,叮嘱我要注意休息。当听说我们经常下乡演出时,感到很高兴,鼓励我们要深入生活,要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间去。”①【注:见1993年11月6日左大玢在省会戏剧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忆谈会”上的发言,载《戏剧春秋》1993年第6期第3-4页。】
大玢深深知道,要成为一个名演员,必须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因此,她读书、学画、练书法。在反串小生戏《唐伯虎与秋香》里,她能当场作画题诗,这在戏曲演员中是为数不多的。
在近50年演艺生涯中,大玢连续获得湖南省历届会演中的优秀青年、中年演员奖,演员一等奖,优秀表演奖,田汉表演奖。1997年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1990年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委联合授予的“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省剧协副主席。
大玢退休以后,不畏辛劳,全力投入湘剧科培训学生的工作,负责教学安排之外,自己还亲授旦行学生有10多个,手把手地教授了《断桥》、《杀惜》、《回窑》、《赠剑》以及大型戏《拜月记》和《大破天门阵》,并作过多次汇报演出,成绩较为显著,已出现漆娅婷、张丽华、唐葱、黄璇等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她表示,只要身体健康,将继续为培养湘剧事业接班人贡献力量。
左大玢 曾用名红辉。女,1943年9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专学历。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湖南省第四届青联副主席,湖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1988年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7年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表演奖。毕业于湖南省湘剧团附设小演员训练班,11岁学艺,文武花旦。是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的主要传人,武功熟练,身段漂亮,音色优美,行腔圆润。其表演性格鲜明,恰到好处。代表作有《生死牌》中的黄秀兰、《凤箫怨》中的郁梅、《子血》中的厦姬、《断桥》中的白素贞、《百花公主》中的百花公主、《园丁之歌》中的俞英、《大破天门阵》中的穆桂英、《郭亮》中的雷大嫂等众多艺术形象;其中《生死牌》、《园丁之歌》分别于1959年、1973年被上影厂和中影厂、北影厂联合摄制成电影搬上银幕;曾两度赴港台演出,深得港台观众的喜爱,在央视拍摄的82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的观音菩萨形象得到国内外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其表演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是目前湘剧舞台上旦行中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