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相关剧照】
【相关文献】
【相关视频】
【相关音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人物-->演员
刘春泉(1930-2012)

  刘春泉(1930~ )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津贴专家,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她四岁学艺,六岁在《金沙滩》中扮演卢俊义,轰动了当时长沙的湘剧观众,六岁红艺名即由此而来。她的戏路宽,以唱工老生为主,兼演小生和老旦。表演潇洒大方,激情奔放,嗓音刚劲、圆润,行腔挥洒自如。她不守旧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常有所创新,特别在弹腔的演唱方面,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六十多年来,她潜心于湘剧艺术,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打鼓骂曹》中的弥横、《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追鱼记》中的张珍、《三关排宴》中的佘太君、《李白戏权贵》中的李白,都在观众中留有深刻印象。五十年代湘剧优秀剧目《生死牌》拍为舞台艺术片,即由她饰演县官黄伯贤。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理事,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湘剧院顾问。(来源:湖南省湘剧院)

  刘春泉(1930~ ) 长沙市人。湘剧女演员,工生行。从小随父学艺,6岁挂牌主演,被湘剧界誉为“六岁红”。她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演的剧目很多,如《上天台》、《捉放曹》、《金沙滩》、《收姜维》、《打鼓骂曹》、《辕门斩子》等。1959年,湘剧《生死牌》搬上银幕,她扮演黄伯贤。1983年,湖南省湘剧院赴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作全国巡回演出,她在《李白戏权贵》中饰李白。刘春泉嗓音刚劲、圆润,行腔挥洒自如。师承名唱工生角黄菊奎,在继承先辈艺术的基础上能大胆创新。她虽以唱工老生为主,但也经常演出如《拜月记》之蒋世隆、《追鱼记》之张珍及《金印记》之苏秦等小生戏。唱老生用本嗓,唱小生则多用假嗓。她高腔、弹腔都唱得好,尤以弹腔见长。在她演唱的众多弹腔戏中,一个戏有一个戏的特色。她自己设计唱腔,广收博采,融会贯通,以丰富湘剧唱腔;还善于运用行腔的暂耐转调;曲调婉转曲折、华丽多姿,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刘春泉,女,长沙人,生于1930年。出身梨园世家,在父亲刘菊芬的教导下学艺,4岁登台,6岁挂牌演出《金沙滩》,扮演卢俊义,一炮而红,“六岁红”的艺名从此声噪艺坛。她师承黄菊奎,并通过言桂云的师弟叶梅生,学了“言派戏”《打鼓骂曹》和《庄王擂鼓》,亦算言桂云的再传弟子。她还受陈绍益、欧元霞、师青云、李凤池、傅儒宗等诸多名家的教益,成为湘剧文武兼备的唱工老生。  

  1938年的刘春泉,虽只9岁,却已是颇有名气的童星,在醴陵和黎建明等一道,参加田汉组织领导的湘剧抗敌宣传队第五队,后又转入黄元和领导的第三队,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到衡山县演出时,队里揭不开锅了,11岁的队员刘春泉和文书张文祥,走进县政府向县长要粮,县长看过这位小演员的戏,很是喜欢,便批了几担米,解决了全队燃眉之急,受到大家的称赞。她是健在的五位“抗宣队”队员之一。  

  解放后,她热爱新社会、热爱湘剧,自号“共湘刘”,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湘剧,就没有我刘春泉。”“文革”中遭批斗,打折小腿骨,罚挖防空洞,下放农村,落实政策回省后,又遭丧夫之痛,但她坚强地挺过来,说:“要加倍努力,把浪费了的十年夺回来。”①【注:采访刘春泉笔记。】  

  在近70年的艺术实践中,刘春泉刻苦磨砺,博采众长,融言桂云、陈绍益、黄菊奎三家之长,不拘一格,在似与不似之间,并增加了一些花腔,重视唱做结合,终于形成了她独特的演唱风格。她戏路宽广,以唱工老生为主,高、低、昆、乱不挡,嗓音刚劲明亮,行腔如行云流水,尤擅弹腔。她以毕生精力研究唱腔、唱法,是唯一练出“脑后共鸣”的女生角。她的表演潇洒大方,激情奔放,继承了《辕门斩子》、《金沙滩》、《打鼓骂曹》、《庄王擂鼓》、《上天台》、《胡迪骂阎》等一大批传统剧目,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创造。如《辕门斩子》中,杨延昭因佘太君、八贤王、穆桂英的相继到来,有三句导板,传统的唱法是三句都唱“北路”高导板,刘春泉在唱做表演上均作了革新,见娘时一句导板,“杨六郎唱‘见老娘’,离座下帐,观察,见佘太君神色不对,停步,退三步,再前行,接唱‘施一礼恭身下……’拱手齐额,左、右、中三拱,同时偷觑佘太君脸色仍未平和,急侧身洒袍成半圆形跪下。这一连串动作,眼神都在长拖腔中完成,唱与做浑然一体。”①【注:见《湖南地方剧种志·湘剧志》第133-13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把杨六郎和佘太君在特定、复杂环境下的母子关系,从一句唱腔里揭示无遗。她的打鼓戏《打鼓骂曹》和《庄王擂鼓》,台上几分钟的击鼓,台下“从敲枕头到打闹台,足足地搞了一年”② 【注:见《我演打鼓戏》,刘春泉口述,张九整理。载《湖南戏剧》1983年第3期。敲枕头:在家以枕头作鼓练习。打闹台:旧时戏班演出前先以锣鼓演众,借以招徕观众。分为三通,一通只击鼓;二通击鼓后鸣锣三下;三通全堂打击乐齐上。初学武场者多借此操练。】。她击鼓不是单纯卖弄鼓技,而是紧密结合人物的感情、心态,演祢衡抓住“以下傲上”;演楚庄王则是“以上伐下”的要领,前者的心态“怒而狂”,后者“恨而恐”。同是打鼓戏,刘春泉演来,性格迥异。  

  她在《生死牌》中,塑造了主角黄伯贤主持正义,舍己为人的感人形象,如“后堂”一场,“有一段倾诉与玉环之父王志坚旧时友情的唱腔,起腔深沉、缓慢,继而逐渐加快,到最后,情绪激昂慷慨,遂将纱帽丢在地下,借以集中地强烈地表现出黄伯贤对贺总兵的愤恨以及舍命救玉环的决心”③ 【注:见刘春泉《崇高的品质 高尚的风格——我演黄伯贤的感受》,载《表演经验谈》第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接下来的父女别,刘春泉在《反南路》唱段中,她唱了几句冗长的低音,表现人物悲痛欲绝但又束手无策的心情,唱得声情并茂,荡气回肠。在这一刻,演员和观众都流下了眼泪。1959年《生死牌》(当时名《三女抢板》)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毛泽东主席观看后,“他老人家还向我要了剧本”,并建议将剧名改为《生死牌》。①【注:见1993年11月6日刘春泉在省会戏剧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忆谈会”上的发言,载《戏剧春秋》1993年第6期第3页。】在此前后,毛主席还多次接见和看过她的演出,对她的《辕门斩子》一剧给予了肯定和称赞:“这伢子演唱得很好,我爱看。”②【注:见1993年11月6日刘春泉在省会戏剧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忆谈会”上的发言,载《戏剧春秋》1993年第6期第3页。】1975年毛主席在湖南养病期间,又点播了此剧和《金沙滩》的录像。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将《生死牌》摄制成舞台艺术片;1986年她又以此剧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2002年应邀赴台北参加“地方戏曲大展”,以精湛的表演艺术,赢得港台同胞的热情赞扬。台湾媒体报道:“六岁红”刘春泉带来《生死牌》,地方戏曲大展压轴演出③【注:见台北报纸复印件,存笔者处。】。《生死牌》一剧,可说是刘春泉演艺的高峰。  

  《李白戏权贵》是一出新编历史故事剧,刘春泉扮演的李白,以唱工本行为主,吸收靠把的做派,从人物出发,演得潇洒飘逸,唱做俱佳。特别是唱腔出新上尤为突出。如“豪饮”一场,贺知章告知皇帝召见,“李白一大段‘将进酒’的唱腔,以四平调为基础,吸收长沙弹词的特点,化以花腔,跌宕生姿,变化无穷地唱出了李白的愤怒、蔑视、清高、孤傲”④ 【注:见黄德恩《赞刘春泉的表演艺术——看湘剧〈李白戏权贵〉》,载1982年5月12日《湖北日报》。】。刘春泉正是通过这些愤世嫉俗、裂石崩云的唱腔,将李白清高恃才、放荡不羁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省内外专家、观众好评如潮。从传统折子戏《辕门轿子》、《打鼓骂曹》到整本戏《生死牌》、《李白戏权贵》,可说集中了刘春泉数十年来革新唱腔的成果,其中有继承、有繁衍、有创造,是沿着戏曲声腔审美规律发展的,坚持字随音转,依字行腔,而达到字正腔圆,不袭陈套,形成她独具个人魅力的弹腔演唱风格,说是“刘派”,亦不为过。  

  刘春泉还演过不少的小生戏,如《梁祝》之梁山伯、《拜月记》之蒋世隆、《百花记》之海俊、《追鱼记》之张珍、《金印记》之苏秦等,都是湘剧小生当行的重头戏,她用真假嗓结合,不失湘剧小生的特点,表演落落大方,风格清新,均为行内外所称道。  

  数十年来,刘春泉相继当选过全国“青代会”、“文代会”、“文教群英会”代表,获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任湖南省政协常委、省青联副主席、省剧协理事,以及《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顾问。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的表演艺术有《欧洲时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湖北日报》及央视多家媒体报导或专访。  

  刘春泉正式磕头拜师的徒弟彭汉兴、吴伟成,现为省湘剧院主要唱工老生。名演员王永光、颜燕雨、汪辉及老旦蒋艺正、花旦李丹红等均受过她的教益。她现已80高龄,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仍在努力记录传统剧本达50多个,并根据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对剧本进行抹灰、整理;她决心录制自己的唱腔300段,记谱制碟,用她的话说:“要给后人有个交代。”体现了一个老艺术家对本剧种的责任感。她还应剧院的邀请,经常参加新剧目的唱腔设计工作,发挥余热。

  1990年,省文化厅、省政协、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刘春泉、董武炎从艺50周年纪念”活动,原中国剧协秘书长、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副局长李超,以“春泉同志舞台生活五十年”为题,作《一剪梅》词相贺  

  载誉潇湘六岁红,四岁登台,学艺神童。风萧不负苦寒功,兼具才德,剧艺传承。斩子辕门塑典型,活现神翁,泰斗须生。五十岁月舞氍毹,浴汗鞠躬,留得蜚声。①【注:见张九、凌翼云编注《湘剧诗联选》第224页,内部印行。】  

  刘春泉的父亲刘菊芬(1886-1956),是赣西一带的著名花旦。因女儿6岁跑红,便致力于培养女儿成才,采取“以戏寻师”的方法,专学其他名角的拿手好戏,使春泉能博采众长。春泉今日之成就,其父的培养方法,功不可没。(来源:湘剧名伶录)

  刘春泉  艺名六岁红。女,1930年出生,湖南湘潭人,高小学历。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湘剧院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4岁学艺,6岁在《金沙滩》中扮演卢俊义,在当时长沙的湘剧观众中引起轰动,“六岁红”艺名即由此而来。戏路宽,唱工老生,兼演小生和老旦。表演潇洒大方,激情奔放,嗓音刚劲、圆润,行腔挥洒自如。不守旧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常有所创新,特别是在弹腔的演唱方面,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风格和流派。60多年来,潜心于湘剧艺术,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打鼓骂曹》中的祢衡、《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追鱼记》中的张珍、《三关排宴》中的佘太君、《李白戏权贵》中的李白,都在观众中留有深刻印象,曾被毛主席接见。1950年代湘剧优秀剧目《生死牌》拍为舞台艺术片,饰演县官黄伯贤。(来源:湖南文艺六十年·戏剧卷)

  刘春泉(1930—2012),女。出生在湘剧世家,随父刘菊生学戏,4岁登台,6岁挂牌演出。1949年前,随父至江西萍乡、安源以及长沙、湘潭等地搭班演出。1949年后,任省湘剧团演员,在唱工老生以及小生等行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代表剧目有老生戏《打鼓骂曹》、《捉放曹》、《金沙滩》、《庄王擂鼓》等;小生戏《追鱼记》、《百花记》等。迄今为止,她已整理出濒临失传的湘剧传统剧目几十出,整理并录制了自己的经典唱段300段。        

  2010年,刘舂泉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来源: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湖南戏曲音乐集成》;《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