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相关剧照】
【相关文献】
【相关视频】
【相关音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人物-->演员
董武炎(1925-?)

 

  董武炎,长沙人,生于1925年。出身一个湘剧之家,大姐、二哥和弟妹都是湘剧演员,最后以道士为业的父亲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成为湘剧琴师。武炎幼进蒙学,读过《三字经》、《五字鉴》、《声律启蒙》等书,但终因时局动荡不安,家庭生活困难,在他13岁那年辍学,步大姐筱艳、二哥海奎的后尘,走进了湘戏班,拜“饱学秀才”孔清富为师,和已成名角的大姐一起,跟班学戏。他向师傅提出学花脸,“其实,根据我的条件学花脸也有欠缺,我身材不高大,嗓音也不宽洪,但我内心确实喜欢开花脸的这些人物……如李逵、焦赞、薛刚、杨七郎……”①【注:见董武炎《艺海扬帆——我的演戏生涯》第32页,湖南省湘剧院编印。】都成为他向往的英雄人物。孔师给他定的净行“开荒戏”为《霸王出世》,演这一角色,必须具有唱、做、念、舞的全面功底,尤其要求有扎实的腿功,如单腿独立,另一只腿从侧面扳到平头的“朝天蹬”程式,没有几个月的刻苦磨炼是出不来的。师傅教导他“腰腿活,人物活,腰腿是所有功夫中的基础”。武炎谨遵师命,夜以继日地刻苦用功,他以儿童之身演儿童之戏,自然与功夫结合,初演颇为成功,受到师傅和其他班友的称赞。于是定行学二净。

  在湘剧抗敌宣传第一队中,武炎跟随大姐、二哥一起,参加抗日剧目的排演,在《江汉渔歌》中和彭俐侬等一起扮演渔童,《血战上海》中饰孤儿,《流浪者之歌》中演小少爷,同时发狠向师傅学“少脸”配角戏,如《三哭殿》之秦瑛,《张飞卖肉》之张飞,《二进宫》之杨四郎,再进一步学少脸主角戏,如《七郎打擂》之杨七郎,《父子会》之尉迟宝林,《比武夺魁》之马武等等。逐渐成为当行二净。

  1945年光复之后,他回到长沙,得到名净罗元德、贺华元、廖升翥的艺术熏陶,如《五台会兄》由罗师亲授;《访白袍》则得到廖师的点拨;张飞、焦赞一类戏贺师教益良多。他还有意识地向著名唱工老生黄菊奎,学过《伯牙扳琴》、《二进宫》、《金沙滩》等生行戏,目的是想丰富净行唱腔的旋律;他还向黄元和老师学了《八蜡庙》、《三雅园》、《捉拿白菊花》几个武戏;他的小丑戏如《柜中缘》的淘气,《三关排宴》的焦光普,精彩而又逗乐,董武炎通过这些不同行当不同戏路的继承学习,广学博纳,拓宽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表演艺术,积累了进行革新的艺术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武炎和姐弟一道参加部队领导的洞庭湘剧工作团,在新编历史故事剧的排演中,他担任主角或主配的戏很多,如《皇帝与妓女》中的吴革,《美人计》中的王小波,《燕京四十天》中的刘宗敏,《将相和》中的廉颇等,演艺日趋成熟,成为大二净兼长的湘剧名净。

  进入湖南省湘剧团阶段,董武炎开始对湘剧净行的表演和唱腔进行探索与改革。他发扬湘剧花脸唱腔雄浑、刚毅的特点,吸收生行唱腔,加以融会搓揉,去掉“沙音”、“炸音”,留其“虎音”,改进共鸣方法,形成新型的演唱法,受到行内的认同和观众的欢迎。继而在戏剧专家、湘剧爱好者的支持或合作下,他对自己几出重头戏从文本到表演,进行了全方位的推陈出新。如《拨火棍》之孟良,《摸鱼闹江》之李逵,《五台会兄》之杨五郎,《访白袍》之尉迟恭,《造白袍》之张飞,《装疯跳锅》之蒯通等,都是他在艺术上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有的成为了湘剧的保留剧目。其中《拨火棍》在赴朝慰问的几个月中,竟演出100多场,成为固定的加演剧目。1955年省会演中,他获得演员一等奖。1961年,毛泽东主席在湖南一次晚会上,观看了《拨火棍》后,握着武炎的手表示赞赏和致谢。1979年他在现代戏《郭亮》中扮演了老知识分子齐树人,是一个配角,配角而获省会演演员一等奖是少有的,说明他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1986年他随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在《生死牌》中扮演贺总兵,唱腔发声以“虎音”、“膛音”为主,也适当地糅进了一些“炸音”,以揭示人物性格的凶残,给港澳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董武炎这些重头戏,在他自传体《艺海扬帆——我的演戏生涯》书中,有专章的论述,不仅是他个人一生演戏的经验之谈,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湘剧净行的艺术特色。

  董武炎对湘剧这一古老剧种反映现实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演了评剧本《小女婿》,扮演男主角田喜;1953年赴朝访问归来,又和徐绍清、王福梅合作,演出了《不能走那条路》;接下来演了《春雷》、《菊花》、《李定国》、《山花颂》、《郭亮》等许多现代戏。他从演田喜“一身像捆绑了一样”,到演齐树人“有了一些表演自由”,从艺术实践中,他得出了“湘剧完全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结论。在培养湘剧事业接班人方面,武炎不遗余力,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学生有方保义、黄运龙、赵兴民、龙苏林、徐军等。其中方保义又在小演员训练班任教;徐军为省“戏剧芙蓉奖”得主,国家二级演员。

  他是我省首批评定的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为董武炎从艺50周年举行纪念活动,表彰他为老百姓塑造了众多难忘的舞台形象,为湘剧事业的承传所作的贡献。剧作家范舟作五古相贺:

  十二闯江湖,身似浮萍草。悠悠人生路,几日得温饱。所幸姊弟三,艺质皆佼佼。

  在此氛围中,我公悟性早。励志欲成家,谦谦求师教。既法贺与徐,又尊元德豹。

  如蜂采百花,化合功夫到。十几露头角,二十名声噪。民族危亡日,仰天作长啸。

  高歌唱兴亡,共逐东洋盗。神州庆胜利,前途仍杳杳。飘零湖海间,穷途岂潦倒。

  闻鸡勤艺事,刺骨排烦扰。二十五年华,迎来东方晓。红日映明珠,熠熠生光耀。

  戏剧为人民,得以展怀抱。为使声情茂,致力攻声调。革新虎咋音,匠心独运造。

  造访两白袍,高弹皆精妙。更有活蒯通,入微见深奥。桃李满三湘,心血凝多少。

  扬帆五十年,功绩诚非小。拳拳此心意,诗以贺董老。①【注:见张九、凌翼云编注《湘剧诗联选》第210页,内部印行。“既法贺与徐,又尊元德豹”:贺即贺华元,徐为徐初云,罗元德绰号“豹脑壳”,三人均系名净。“造访两白袍”:指《造白袍》和《访白袍》两剧。】

  妻王艳雪,工青衣,《琵琶记》之赵五娘、《金印记》之周氏,《潘葛祭台》之苏娘娘,《父子会》之梅秀英等角色,演来中规中矩,质朴无华。艳雪忠厚老实,与武炎结婚50多年来,相濡以沫,互敬互爱。人云武炎的艺术成就,与艳雪密不可分,诚如斯言。

  
来源:《湘剧名伶录》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