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辰河戏演出场所简介 |
|
辰河戏的演出场所,分为草台、万年台和剧场三种。
草台,即临时性戏台。多系唱大愿戏时在旷野空坪搭制。许多口岸都有固定的地点,如浦市的和尚坪、上庵坪和清水坪即是。有的地方则将草台搭在秋收后闲置的稻田里。正规的草台,包括:1.正台,演出的戏台。必须依山傍水,坐西朝东。搭台所需木料,或租或借。行商富户,常以能借出木料为荣。普通的正台,常是用篾片捆扎,盖以杉树皮或茅草。但在讲究的地方(如浦市),要制榫凿眼,而且必须盖瓦。凡准备做新房的人家,都愿意将自家备办的瓦,借出盖戏台,认为以后用此瓦建房,会获得吉祥如意。戏台中柱上挂白布一块,以朱笔书写“斗口星君镇台,众神回避”字样,并画符一道。两边台柱分挂牛头、马面;黄钱、白纸。两边进出场门帘上,分别有“出将”、“入相”字样。2.官台,在正台对面,隔空坪而立,专供地方行政长官和头面人物看戏的场所。3.经台,官台后面念经的小台。宽约一丈,设二层,高于官台。上层置香案及儒、释、道三教祖师画像。每天中午歇戏时,僧侣在台上念经。经台下层供人歇息。4.梓台,演出坪场两侧搭的看台,形同祠堂、会馆中的看楼,专坐女眷。早年,梓台前挂竹帘,女眷隔帘看戏。民国以后,竹帘取消。5.地台,坪场两边梓台内侧搭的看台,低于梓台,专供有身分的男人看戏。6.站坪,正台与官台、两侧地台之间的空坪。一般群众看戏的场所。摊贩亦在此摆设。
万年台,即永久性戏台。辰河地域的神庙,会馆、祠堂,绝大部分建有万年台。
建有戏台的神庙,大抵分为两类:一类为与各地相同的神庙,如城隍庙、关帝庙、火神庙等。一类为辰河地域特有的神庙,如祀三侯的天王庙,祀杨再息的飞山庙。沅水的河神,怀化铜湾以下祀马援,建有伏波庙;铜湾以上祀杨泗将军,建有杨公庙。
建有戏台的会馆,也大抵分为两类:一类为客寓该地的同乡人建的同乡会馆,供奉各自乡里的神祗。如江西人建的万寿宫,供许逊(即许真人),福建人建的天后宫,祀林默娘(即妈祖);贵州人建的黔王宫,祀南霁云等。一类为该地同行业人建的同业会馆,供奉各自行业的先师。如屠宰业建的三义宫,供张飞,木作业建的至巧官,供鲁班等。
辰河地域祠堂的建立极普遍,其中以溆浦为最。祠堂戏台之多,实属罕见。在一个名吉家村的小村坊中,有四个刘家祠堂都有戏台。在塘下垅仅两里的范围内,有八个向家祠堂也都有戏台。据粗略统计,全县祠堂戏台,在两百个以上,其中百分之八十今尚保完好,可供演出。
今存各神庙、会馆、祠堂,多系入清以来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戏台背倚山门,三面朝前凸出敞开,讲究者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台面高过人头,供人进出或摆设摊贩。大殿与戏台之间有天井,天井、大殿两厢设看楼。早年,少量外地戏班来辰河,多限于专用戏台演出。如祁剧班到洪江,只在太平宫;到靖县,只在宝庆会馆演出。本地的民间小戏阳戏、傩堂戏,常被视为不适宜酬神还愿,也少在神庙、会馆和祠堂的戏台演出。因此,绝大多数戏台便成为辰河班的专用戏台。不仅湘西,在辰河戏流行的贵州、四川境内也是如此。如贵州省的铜仁、松桃、石阡、镇远、玉屏、天柱万寿宫戏台,思南、沿河、镇远城隍庙戏台;四川省酉阳龙潭万寿宫戏台等,旧时也为辰河戏所专用。
场墟上的万年台,多系当地商贾为招来赶场人而修建。如靖县甘棠坳、贵州三穗县款场等地均建有。在通道和贵州黎平等侗族地区,则多由当地人捐工献料,在寨中空坪隙地建有万年台。
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辰河地域开始以庙宇、会馆改建为剧场,售票演出,但多为接纳外来剧团(主要是京剧团)。但也有少数专为辰河戏办的(如辰溪的万家戏院),设备多简陋,坐凳系以木条架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酬神戏停止演出,各辰河戏专业剧团均售票演出,才有设备较好的剧场。
|
|
资料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二)·辰河戏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