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机构-->戏班
老春华班




  衡阳湘剧戏班。清光绪十七年(1891),老天源班解散,富绅陈春府购得行箱,接受全班艺人,加聘外地名角,在其家乡耒阳县间架桥三里冲组班。陈以其名中春字冠首,定名“春华”。全班达八十余人。民国十六年(1927),陈春府去世。此后,行箱几经转手而班名未改。民国二十八年改编为湘南抗敌衡阳湘剧宣传一队,编演抗日戏剧。抗战胜利后,恢复戏班旧制。1950年,戏班定址衡阳市。次年,与大春台、大吉祥联合组建为衡阳统一湘剧团。老春华班阵容整齐。创办初期,有生行许继龙、张和志,小生蒋开保、陈东莱,旦行彭志学、周法柏,净行方玉柏、王玉祝、张保和、蒋寿坤,丑行萧四云、谭麻子,场面杨纯和等。后期有生行颜连宝、李禹门、袁文生、伍启度、陆金龙,小生杨福生、易昌,老旦陈春两,旦行周云生、常亚兰、陈丙生、王桂枝(女)、罗冬风(女),净行谭松月、陈春和、陈云祥、谭保成,丑行谭富喜、刘天喜、陈佳喜(时称“三喜”),琴师杨忠朝等入班当场。该班上演剧目丰富,是民初以来衡阳湘剧唯一“高、昆不挡”的戏班。尤以擅演《目连》、《混元盒》等连台本戏,深受观众欢迎。(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耒阳县豪富陈春芳、谷百华合资组班于衡阳,于二人名中各取一字,因名“春华”。起班之初,二人不惜以高薪网罗衡郴两路各班名角如:名生张有之、颜连宝、李禹门,名小生蒋开保、陈东莱,名花脸张保和、方玉伯、王玉祝、蒋寿均,名旦谢有楚、梁俊期、周法柏,名丑朱瑞保等。其他如二路贴角及场面行亦一律择聘高手;并雇有专制盔头、服装、把子的匠人四名随班。全班人数多达八十余众,耗资甚巨。谷百华深忧入不敷出,乃萌退志。陈春芳于是退还谷百华股金,独资撑班。开台首演,名声大噪。局面打开后,陈春芳即委派族人陈宏必、陈志信会同本班艺人方玉伯担任管班。民国十六年(1927年),陈春芳病逝。其子怨父起班耗产,即将行箱折价卖与方玉伯经营。民国二十年,方玉伯年事已高,无力经营班事,又将行箱转卖同班艺人谭松月、易昌宝、周云生、伍启度、王春林及衡阳商人邹大安、段沉香七人。班务即由上述五位艺人共管。民国二十四年。该班由包账制转为分账制,全班仍有六十余人口民国二十八年,抗日战争中,在田汉主持下,戏班被衡郴师管区政治部改编为湘南抗敌衡阳湘剧宣传一队,由伍启度任队长。在此时期,戏班除大量演出传统爱国题材的剧目外,还上演了《张家店》、《江汉渔歌》、《最后一颗手榴弹》等新编抗日剧目,为抗日宣传作出了贡献。民国三十三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湘南,宣传队被迫解散。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恢复戏班旧制。至1950年,该班人数虽略有减少,但在观众中仍享有声誉。同年,全班进入衡阳市定居。翌年,与大春台、大吉祥合并组成衡阳统一湘剧团。
  
  老春华起班四十余年,三易班主,两度改制,历经战乱而能盛誉不衰。班内名角相继有生行袁文生、陆金花、伍启度,小生行易昌宝、杨福生,老生行凌春雨,旦行周云生、常亚兰、陈丙生、王桂枝、罗冬凤,花脸行谭松月、徐春和、陈云祥、谭保成,丑行谭富喜、刘天喜、陈佳喜(时称“丑行三喜”),琴师杨忠朝等名艺人入班当场。所演剧目。特别是高昆连台大戏和昆腔剧目,民国以后其它戏班已不能演出或不能完整演出,唯春华班始终能不遗一折,不减一曲地演唱不辍,深受观众欢迎。

资料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三)·衡阳湘剧志》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