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机构-->戏班
福禄坤班



  湘剧科班、戏班统一组合的班社。民国十年(1921)创班于长沙。民国九年,湖南遭受水灾,省会各界发起救灾义演,组织茶楼清唱女艺人参加演出。清唱艺人不谙舞台表演,乃由湘剧名艺人李桂云等教授表演动作,排演了《赐马挑袍》、《士林祭塔》等身段不多的戏,首演于席少保祠,轰动长沙。于是由程友才、郭茂生、徐茂林、黄玉桂、罗裕庭、陈锦山、黄元和、姚天锡等八人(多数为湘剧艺人,人称“八大锤”),集资置办行头,于民国十年在长沙紫荆街李公庙开办湘剧第一个女科班,吸收清唱女艺人入科习艺。由黄元和具体负责培训,并聘周益德担任公堂教师。经过短期排练,即以福禄坤班牌名,在箭道巷寿春园演出。这个短期训练班即称福禄坤班第一科。此后,陆续开办了二科和三科,并采用男科班教学方法授徒。规定学制三年,艺名均循第一科的“福”字取名。艺徒入科学基本功半年后,即白天学艺,晚上至戏班跑龙套。随着教学进度,逐步扮演门子、丫环,进而扮演配角。因戏班、科班统一管理,艺徒实践机会多,许多艺徒在坐科阶段即能主演部分剧目。但因均系女性,学净、丑二行者少,学生,旦行者居多,因而早期福禄坤班演出以生、旦唱工戏和做工戏为多。如《琵琶上路》、《抢伞拜月》、《打猎回书》、《赶斋泼粥》、《纪信替死》、《乌龙院》、《贩马记》、《辕门斩子》等。以后出科学徒中大靠、二靠和武生增多,《水擒庞德》、《九龙山》、《兄弟酒楼》、《花荣带箭》、《长坂坡》、《林冲夜奔》等剧目也经常演出。其后,在堂会戏中,又间常邀请男角合演,文戏武戏,搭配齐全,更受欢迎。民国十八年七月,戏班在寿春园正式宣告男女同台合演,冲破了男女不同班的旧例,从此湘戏班都逐步演变为男女合班。福禄坤班一、二、三科出身的知名演员有:生行姚福美、吴福全、黄福莲、郭福全、杨福鹏、周福卿、陈福峰;小生罗福雪、唐福莲、陈福顺、曾福运、周福国、胡福香;旦行欧福聪、王福保、晏福秋、胡福珍、何福纯、冯福霞、周福姣、廖福芬、龙福风、周福昆、彭福硪、张福梅;净行蒋福雷、孔福亮、王福瑞;丑行徐福元(三元)、姚福兴、曹福堂、阳福超(后改老旦)、筱福和(后改生角)等。该班在三科之后,虽未再设科,但仍继续招收学徒随班培养(也有由原科班教师私人带徒在班者),也统按“福”字取艺名。其中成名演员有:旦行郑福秋、彭福仙、李福燕、王福梅、郭福霞、黄福艳、李福可;小生余福星、徐福贵;靠把刘福喜(艳玉)等。先后担任教师的有:李芝云、言桂云、谢晋云、李飞云、帅福姣、彭凤姣、田太云、罗元德等。总计从该班出科或随班培训出来的女艺人,前后达百数十人之多。民国十四年前后,因出科学徒日益增多,又另分组福寿等坤班演出。民国二十七年长沙大火以后,福禄坤班解体,部分演员转入湘剧抗敌宣传队。
资料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