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剧演员培训,有成批集训的科班制与个别教学的带徒制两种主要形式。据传早年常德高腔只行私人带徒,没有成批演员接班,被视为高腔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从容美戏曲情况看,清康熙时之土司家班便己出现成批集训方式,可见常德汉剧科班制在高昆戏时期或已有之。随着乾隆之际弹腔戏的兴起,常德汉剧逐渐以杀伐打斗的弓马战争题材戏为其所长,行当角色愈为扩充。到了道光间,在桃源乡下出现多达八十人的文华科班,规模之大,人员之齐,则标志着科班制有了新的发展。
常德汉剧科班,除晚近的小天华班为期五年以外,绝大多数为四年制(即科训三年,邦师演出一年)。由本家(主办人)出资购置戏装,聘请艺人三至五人任教师,招收十二、三岁贫苦儿童三、五十人,具保订立教养字据,给以最低生活待遇,利用祠堂庙宇,进行一两个月基本功训练,排出一定数量的开蒙戏,便巡回演出于乡镇间,边演边学,滚上四年,资质好的,大多能演三、五十出“江湖戏”了。科班的设立,除少数系为名班补充成员而带有附属性质以外,多数则为新办戏班而设,即科期届满而不散班,少量聘进人员,仍打原科招牌而成正式戏班,叫做“中班子”,所以不少戏班多是经过“中班子”阶段的。
子弟入科,即禁用原名,改用新取班排名字。其命名历有成法,即以一字表示班辈,与一定诗句中的某字分别联结而得名。命名诗是:松柏长青茂,福绿寿喜财(生行用);猛勇刚强泰,金奎耀满台(净行用);香娥秀美凤,芝兰翠菊开(旦行用);彩锦明春朗,荣华富贵来(丑行或其它行补充用)。此诗已够通常四十人科班所用,如子弟更多,则另增定。一见人名,一般便知此人出自何科,习何行当。当然也有另取诗句和变化形式的,但大多如此,这对了解科班和成员情况,颇为方便。
从确可考知并依据艺人师承关系,常德汉剧科班及成员约可分为五代:清道光时为第一代;咸丰至光绪初为第二代;光绪中叶为第三代;光绪末至民国初年为第四代;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三七年为第五代。解放以后,各市县大多设立了演员培训机构,为常德汉剧造就了大批后继人材,但属新型学制,故不在本文记述之列。
第一代,今可考见者唯一文华班。
文华班:由桃源县寺坪人李彪设于自家花园,子弟八十人。据李彪第六代孙李守之(1980年73岁)和该班开科生角肖盛保(约1826一1902)年龄推算该班约设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后由中班子而居为常德府城四大名班之一。
第二代,可考见者,有宝华部等五班。
宝华部: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所载,该班“皆雏伶也”,著名演员仙喜,“年甫十四”,咸丰四年(1854),曾随太平军自常德至湖北演出,似仍在科期未满之际。
老玉字科班:名净潘玉茂、名旦刘玉美即出自该科。
老福字科班:出名旦余福美、名净陈福兴,生角刘福生等。
老春字科班:名丑胡春阳、生角王黑儿(王春福)、庄春柏等出自该科。
老洪字科班:有名老生高洪振。当时另有名冠常德十余班的生角茶盖子(童其山)及名丑曾彩宝等,未明何科。而黄道明(生)、田玉培(旦)等名角,则系带徒出身。
第三代,可考知皆有老三元等十余科。
老三元班:光绪初起于桃源,教师有刘福生、庄春柏(生)。出有龙元喜(生)等。
双美班洪字科:本家李玉廷,约光绪十一年(1885)设于花垣,后迁常德。出有郭洪玉(旦)、吴洪美(后改名吴金凤)等。
太和班中玉字科:光绪中所设,教师有杨喜官(小生)。出有王玉彩(老丑)、张和儿(张玉双,武丑)、龚玉寿(生)、赵玉刚(净)、何玉明、熊玉喜(小生)、王玉红(旦)等。因其前有潘玉茂、后有覃玉龙等,故该班算为中玉字科。
天福班金字科:本家李玉廷,约光绪十四年(1888)设于常德河洑,教师有莫升福等。出名角甚多,有龚大全(龚金龙)、粟金福、张金榜、董金寿(生),王金奎(绰号瘸瘸)、石金远(净),胡金云、吴金凤(旦),董金祥、张金奎(小生),龚金开、李金寿(老旦),杨金亮(丑)等。
德福班:教师庄春柏,光绪中科于桃源。
彩庆班:光绪中所科,出有杨彩秀(旦,后改名杨金玉)、冯彩茂(净)等。
小天元班:跨越三、四两代,设有上、下宝字与元、洪两字共四科,为时甚久,出人较多的著名科班之一。上宝字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于桃源两汊港。教师有庄春柏、刘福生、刘玉美等。出有李宝恒、李宝臣、高宝玉、何宝善(生),唐宝成、刘宝洪、周宝生(小生),谢宝恒、王宝金(净),潘宝典(丑)等。下宝字科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地原班教师,出有吴盛保(净)、张喜保(生)、荣楚保(生,绰号楚颠子)等。元、洪两字科详第四代。
大、小桂华班:设于姚源县城,本家戴子建,教师有莫升福等,亦为著名科班,名生角彭桂禄即出自该科。考彭桂禄(1871——1938)生卒年,大桂华设科当不晚于光绪十四年(1888),时彭桂禄已十七岁。出于大桂华科者尚有姚桂喜、曾桂福(生),刘桂凯、邓桂满(净)等。小桂华科班约设于光绪二十年左右,出有刘华禄(生)、肖华玉(旦,后改名肖翠玉,肖兰芳之父)、刘华满(净)、吴华朗、伍华松(丑)等。
杨天庆班:光绪二十五、六年在桃源西北路上起科,教师有刘福生等。张天满(净)、罗天太(丑)、黄天玉(小生)、王天生(生)等出自该科。
小文华班: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于常德长寿阁,教师有药葫芦等。出有名生角王文松(小麻子)、名丑黄文堂、小生王文湘、花脸罗文满(小瘸瘸)等。
本期内尚有郑道生、陶芝龙(旦)、王呜凤(老旦)等名角,则系带徒出身。
第四代,有小松秀等三十余科。
小松秀班: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于汉寿西竹山,教师有莫升福、罗宝林等。出有名旦胡春凤(水豆腐)、生角李春锦(锦生)、周春彩(盘古)、小生王春红、旦角罗春芝等。
同仁班:光绪二十九年(1903)科于桃源望山树,教师杨宝生(生角,打鼓)、周协堂(净)等。
小荣庆班:光绪二十五年(1899)起于桃源芭蕉寺,教师郑宝正(旦,打鼓)、罗宝林等。出科名角有张荣福、朱荣霞(生)、陶荣鸿(丑)、吴荣茂(净)等。
小同乐班: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于桃源,教师有张林福(生)等。出有罗同桂、李同松、周同玉(小生)、翦同荣(生,后去荆河)、丁同金(净)、杨同秀、李同美(旦)。
小天元班元字科:光绪末设于桃源,教师同前。出科有名生角孙元裕(三十年代于常德选为“梨园总统”)、艾元松及罗元青(小生)、曾元柏(丑)、邓元桂(旦)等。洪字科子弟有名旦周洪翠及雷洪奎(净)、雷洪彩(丑)、袁洪禄(生)、高洪明(净,改打鼓)等。
大安庆班(上太字科):宣统三年(1911)设于汉寿,本家张吉安,教师有潘玉茂(净),刘福宝、高宝玉、罗宝林(生)、曾宝珍(旦)、王晓成(荆河戏生角)。出名生角冷太春、顾太典、花脸张太文及熊太林、杨太寿(小生)、黄太魁(花脸,回族)等。
小安庆班(下太字科):民国二年(1913)科于常德,本家张吉安,教师廖福金、高宝玉、罗宝林、陈洪玉等。名生角向洪太、名旦马文太(回族)、名丑胡华太出于该科,并有伍和太、汤长太(小生)、王云太、胡彩太(丑)、史玉太、?茂太(好花脸,惜早死)等。
小玉字科班:光绪末起科,出有覃玉龙、周玉佛(生),熊玉海(著名台杂),覃玉莲、赵玉双(小生),童玉春(净)等。
新舞台班:民国二年(1913)科于桃源陬市,本家文敬诚,教师许庆善(净)等。出名角沈新和、易新芳(生),冯新茂(净),韩新镜、王新来、胡新江(旦),赛仙霞(陈新菊,老旦)等。
吉庆班:民国初起于常德县石门桥,本家石某,出有温庆禄(生)、史庆玉(小生)、任庆魁(净)、肖庆福(丑)、李庆湘(旦,改丑,1943年被日寇杀死)等。
小瑞凝班:民国二年(1913)设于常德北门外,教师有王福龙(花脸)等。名丑陈祥之、名旦文祥翠及陈祥金、肖祥太(净)、文祥芝(旦)等祥字科学生,似即出自该班。
景云班:民国二年(1913)科于桃源,教师有余福美、王天生等,成员未详。
绍元班:民国元年(1912)设于汉寿沧港,教师王福龙、邓林美。谢绍善(小生)、余绍龙(净)、青绍品(旦)、文绍禄、蔡绍满(生)等出自该科。
大三元班:民国三年(1914)设于常德史公庙,教师龚玉寿、翦玉秀等。出名角甚多,有向元金、杨元魁、张元玉(净),易元白、袁元长(生),罗元喜、王元禄(小生)等。
小三元班:民国四年(1915)科于常德大龙站,教师有王福龙、王华堂等。出名角万千元、刘凯元(生)、刘兰元(旦)、邓凯元(净)等。
小天寿班:民国三年(1914)设于桃源,教师梅明生、王天生。出科有雍寿娥(旦)、?寿奎(净)等。
太寿班:民国四年(1915)设于常德石门桥,教师有邓洪寿、袁洪禄等。著名净角毛太满及小生黄太红(回族)即出自该科。
宏云班:民国四年(1915)设于常德老郎庙及苏家渡,教师有陈洪玉(旦)、梅明生(净)、龚玉寿(生)等。出有著名艺术家邱吉彩(丑)及杨吉林(小生)、周吉芳、钟吉玉(老旦)、涂吉昌(净)、左吉芬(旦)等。
双洪班:民国四年(1915)科于常德大龙站,教师王天生、罗宝林等。
小福林班:民国四年科于常德石门桥,教师邓洪寿、袁洪禄等。
小双美班:民初设于桃源,出有名旦小抓(周双菊)及龚双寿(生)、李双鹤(老旦)、李双志(丑)等。
同庆班:民国四年科于常德石公桥,教师有许庆喜、傅正庆等。
华新班:民国三年(1914)科于桃源杨洲,教师张林福、王福龙、王天生等。罗华福(生)、吕华福(乡班名生角)、陈华柏(生改丑)出自该科。
小春美班:民国六年(1917)设于常德港儿口,教师有龚玉寿等。
祥凝班:民国七年(1918)科于桃源陬市,教师有许庆喜、罗宝林等,成员未详。
乐字科:有曾乐宏、胡乐鸿(小生)、朱乐堂、林乐茂(生)等出自该科,其它未详。
长字科:有张长青、张长太(生)等出自该科,其它未详。
神妙班:民国三年(1914)设于桃源,教师有傅正庆、王天生等,是常德汉剧最早专设之女子科班。高腔名演员肖福生之女儿肖妙华(旦),即出自该科。
另,本期内尚有带徒出身的筱兰芬、周凤艳、肖兰芳、李福祥(假妹儿)等名角。
第五代,有嘉乐班等约十余科。
嘉乐班:民国十二年(1923)科于桃源向家桥三圣殿,教师朱云霞、刘鸿翠等。出名角燕加刚(生)、兰加红(小生)、刘加彩(丑)及罗加福、邹加堂(生)等。
明乐班:民国十六年三月设于桃源翦市董家桥,本家伍老四。教师朱云霞、熊文秀、曾洪福等。出有著名演员朱明禄(小钢炮)及王明寿(生)、刘明魁(净)、郭明香、周明文(旦)、樊明凤(丑)等。
赐福坤班:民国十七年(1928)科于常德,教师张荣福、王天生、伍和太等。出名角如李福全(生、旦)、李福彩(生、丑)、雷福奎(生、净)及秦福芝、秦福金、董福霞等,为影响较大的一个女子科班。
群仙班:民国十八年(1929)设于桃源漆家河,本家田安安,教师朱云霞、伍和太,入科有龚清金、姚清彩等。因本家太太反对,中途拆散。
仙源班:民国十七年(1928)设于常德黄土店风流口,教师朱云霞等。出科有陈仙永(旦)、汪仙清(丑)、聂仙禄(生)等。
小文华班:民国二十年设于桃源,本家为某秤匠。此班连学生带行头一并卖给临澧,后并入同福班。
清河班:民国二十二年科于桃源燕家坪雨田岗,本家张周生,教师朱云霞等。该科有姚清彩(丑)、邹清福、江清禄(生)、龚清金(净)、陈清香(旦,后去荆河)等。
长乐班:民国二十六年二月起于桃源翦家溪,本家伍老四,教师有朱云霞、易元柏等。名净陈长茂、生角陈长禄以及高长奎(净)、魏长青(小生)、李长福(生)、莫长锋(由旦改净)、郭长华(后为主要琴师)等出自该科。
小天华班:民国二十六年四月起于常德,本家童碧江,教师除邓林美、伍和太、王元禄、朱庆魁、龙元喜等以外, 尚聘有兰敬诚、李桂生两京剧武功教师。该科系以乞丐收容所儿童与部分艺人子弟组成,并首创男女同科制。所出名角有雷华禄(生)、钟华飞、戴华美(小生)、李华玉(净)、向华兰、王华梅(旦)、黄华全(生)等。
另,本期内由带徒出身的名角有万金红、罗炳泰、黄天志、贾天花、尹仲池(来自巴陵)等。
以上合计,共约六十个班次,基本上都是属于常德地区范围以内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湘西和黔阳,还有不少汉剧科班。就湘西自治州而言,如大庸在一九一七年所设的武功班,既由常德汉剧老艺人刘宝红等担任主要教学工作,该科出身的著名花脸罗武刚,又一直是常德汉剧成员。其他如慈利的玉盛;桑植的新华、福成、共和;永顺龙家寨的庆平班等等,不胜枚举,皆属类似的情况。但因湘西各班社,又与荆河戏有着较密切的来往,因而在剧种归属问题上,尚有待于研究,故未一一列出,但是我省地方戏曲事业的共同历史成果,却是无疑的。就黔阳而言,吴金凤等常德汉剧艺人自清末至民初,在洪江一带先后教授了仁和、天福、天寿、天元、紫云、清河、锦云、桂和、鸿云、松鹤、霞林、玉庆以及金妙园女子科,共十三班,成员出科后,大多进入辰河戏班社,或者增习辰河高腔,或者高、弹合演。这既为传播常德汉剧艺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辰河戏后继人材的培养贡献了力量,这是常德汉剧与辰河戏两剧种得以发展的共同历史成果,故关于这样一批科班,也未直接计入。
本文曾采用了黄源淮同志在公安汉剧团(前天元班)进行调查后整理而成的《常德汉剧简介》中的部分材料,并且依据本人历年来采访王文松、张云福、吴松林、刘炎卿、钟华飞、龚清金、江清禄、王明寿等许多老艺人的口述材料写成。又,《常德汉剧班社》、《常德汉剧艺师小传》二稿,亦根据上述材料整理而成。一则在此特向上面提到的和不及提到的同志,表示谢意,二则还望得到关心常德汉剧历史的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