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县阳戏剧团 |
|
凤凰县阳戏剧团 1957年7至9月。凤凰县曾先后举办阳戏和歌舞训练班。训练班结业后,从中挑选了一批优秀学员,再从民间戏曲艺人中聘请少数教师,组成凤凰县阳戏剧团,属县文化部门领导。1959年8月,正式委派团长和指导员领导剧团工作。1967年改名为红卫阳戏剧团。1968年12月剧团解散。1969年9月又以部分人员建立文艺宣传队。1978年恢复原剧团建制。建团以来,剧团继承和发展南路阳戏传统艺术,取得了较好成绩。1957年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龙山全》,获湖南省会演演出三等奖。1959年移植改编演出的神话故事剧《春哥与锦鸡》,获湖南省会演优秀剧目奖。1981年11月,剧团整理演出的《捡田螺》、《白望送娘》、《车江别》等传统折子戏,都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先后在剧团的主要演员有傅忠莲、廖观珍、韩元生;乐师有田景光、王治安等。剧团还培养了熊凤云、田梅生、申炳等一批中青年艺术骨干。(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凤凰县阳戏剧团 1957年7至9月,凤凰县文化馆曾先后举办阳戏和茶灯歌舞训练班。训练班结业后,从中挑选了一批优秀青年学员,又从民间戏曲艺人中,聘请龙祥云、刘一龙、田景光等为教师,组建成凤凰县阳戏剧团。并确定以演南路阳戏为主,兼演凤凰茶灯和凤凰傩堂戏。1957年11月,湖南省文化局颁发演出执照。1958年8月,凤凰县人民委员会正式任命张应顺为指导员,侯应军为团长。“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曾改名为凤凰县红卫阳戏剧团。1968年12月剧团解散,大部分人员下放农村,少数人员安排其他工作。1969年9月,调回部分演职员组建凤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9年恢复阳戏剧种,在文工队基础上改为凤凰县阳戏剧团,属全民所有制。
建团以来,继承和发展南路阳戏艺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57年创作演出的现代戏《龙三全》,获自治州戏剧汇演优秀节目奖。同年,获湖南省戏曲汇报演出三等演出奖。1959年移植改编演出的神话故事剧《春哥与锦鸡》获湖南省戏剧会演优秀节目奖。同年《春哥与锦鸡》剧本及其音乐设计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60年发掘整理的传统戏《孟姜女》获自治州戏剧会演优秀节目奖。1960年发掘整理的传统戏《雷交锤》,获自治州会演优秀节目奖。1961年湖南省文化局调剧团赴长沙汇报演出后,为表彰剧团继承阳戏传统,发掘整理阳戏传统剧目初见成效,奖给价值二万元的服装和灯光设备。1970至1976年剧团创作演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彩虹颂》、《缚苍龙》、《春雨丹心》、《红枫似火》等,均获自治州会演好评。1979年创作演出的《边城雾》,获自治州会演剧本奖、演出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1981年11月,剧团整理演出的传统戏《捡田螺》、《百旺送娘》、《车江别》等折子戏,都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83年剧团创作的《女司令》获得自治州1983年度剧本创作三等奖。同年《边城雾》的舞美设计获湖南省舞台美术设计二等奖。作品于同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处编入《湖南省舞台美术作品选》。
六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为剧团的两个鼎盛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剧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艺术骨干。先后有:韩元生、廖观珍、傅忠莲、隆观菊、毛金霞、陈元珍、周胜兵、谭必良、王治安、申炳、隆江河、王学英、傅九凤、吴世荣、田梅生、熊凤云、候年建、田茂富、田景廉、毛光辉等。
|
|
资料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二)·阳戏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