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机构-->剧团
大庸市阳戏剧团




  1956年初,永定镇联街俱乐部李银国,丁祖雪、朱丽珍、丁云宗、田奇林等业余文艺骨干积极倡议组建剧团,大庸县人民委员会文化科派员协助,聘请阳戏艺人庹松侠、李跃胜、李贤臣、胡梅先等担任教师,于1956年6月22日正式成立大庸县阳戏剧团。1957年,改名为大庸县民间艺术剧团,以演唱北路阳戏为主,兼演丝弦戏。同年,湖南省文化局颁发演出执照,大庸县人民委员会任命李目生为指导员,胡维新为团长,庹松侠为副团长,李银国为艺术委员会主任。1962年,更名为大庸县人民艺术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剧团演出停止。1968年12月28日剧团解散,演职人员下放农村劳动。1971年,调回少数演员,参加组建县文艺工作队。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相继调回下放的演员。1979年3月,恢复原大庸县阳戏剧团名称。1984年县改市后,定名为大庸市阳戏剧团,属全民所有制。
  
  剧团长期在农村演出,1961年被评为湖南省剧团上山下乡红旗单位,演员吴三羊代表剧团出席全省授奖大会。
  
  三十年来,发掘、整理、创作、改编、移植上演的剧目有200多个,1957年发掘、整理的《秋江》,曾获自治州戏剧会演优秀节目奖、湖南省戏曲汇报演出三等奖。同年,剧本在湖南人民出版社《通俗唱本选》刊登。《桃花装疯》获自治州会演优秀节目奖,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全剧录音播放。演出逾百场,历演不衰。创作的《彩凤》,于1964年参加湖南省会演获好评。《刚娃牧鸭》于1977年获得自治州会演剧本奖,演出奖。《高校长的梦》、《鱼珠庙》于1980年分别获自治州会演一、二等奖、音乐设计奖。移植改编的《宝莲灯》,于1982年获自治州会演优秀节目奖。创作的《金鞭岩》,1983年获自治州剧本创作二等奖。同年,剧本在《湖南戏剧》增刊上发表。新编历史故事剧《罗大将军》于1984年获省戏剧季三等演出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化妆奖。1985年,《罗》剧由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全剧录音、录相播放。同年,剧本在广西省南宁市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评奖中获银奖。现代戏《爱扯谎的婆娘》,1986年获自治州会演演出一等奖,剧本创作一等奖,导演一等奖、音乐设计奖、服装设计奖、乐队伴奏奖。同年,该剧在自治州电视台全剧录相播放,湖南电视台亦向全省播放。
  
  三十年来,剧团在发掘、继承,革新北路阳戏艺术流派方面,取得成绩显著。1962年,湖南省文化局调剧团赴长沙汇报演出后,为表彰剧团继承阳戏传统,丰富上演剧目,奖励剧团服装、灯光器材价值一万三千元。1964年,《羊城晚报》发表题为《别具一格的地方小戏》专访。1982年,著名戏剧家张庚同志观看剧团演出《金鞭岩》后,欣然题字:“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奋斗”,并鼓励剧团继续保持和发扬地方戏曲特色。1984年为扶植剧团,省文化厅资助二万元,省财政厅资助三万元,自治州政府资助二万元。同年,湖南省第三届巡回演出戏剧季《简报》、自治州《团结报》均发表剧评,对《罗大将军》演出上的艺术革新,给予较高的评价。
  
  三十年来,在艺术实践中,剧团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骨干。先后在省、州以上获奖的演员、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化妆设计有:庹松侠、李跃胜、胡维新、李银国、丁祖雪、郑菊庄、朱丽珍、田桂明、吴三羊、吕桂平、楚德新、赵先治、向延宏、屈国忠、樊世雄、金曾玉、向霞、田金桃、符其南、孙风华、张志英等。1961年,剧团还自办一年制小演员科班,培洲学员13人。1983年,剧团自办二年制小演员科班培训学员15人。

资料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二)·阳戏志》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