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芷江县汉剧团 |
|
辰河戏专业剧团。前身为1950年4月成立的黔阳县安江民众剧院。剧院带《九件衣》等新排高腔剧目,至芷江、晃县、铜仁等地巡回演出。1951年5月,剧团在回安江途中,被芷江县文化部门留住,遂定点芷江县城,改名胜利剧团。1955年,根据黔阳专署有关部门意见,洪江市民众剧团并入胜利剧团。合并后,剧团以演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定名芷江县汉剧团。“文化大革中”(1969年3月),剧团解散。1979年2月恢复建制。
建团以来,剧团一直保持了较强的阵容。老艺人尹汉卿(小生)、杨锦翠(旦),是清末仁和、德庆科班的佼佼者;姜清云(小生)、姜少华(小生)父子在湘、川、黔边境负有盛名;出身于常德赐福坤班的李福彩(生),艺术造诣精深。民国二十四年(1935)来辰河,长期与高腔艺人同台演出;向子礼(小生)亦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演员。剧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洪江路子严谨规范的艺术风格,深受观众欢迎。1955年,剧团部分演员随黔阳专区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该团与溆浦剧团合演的高腔剧目《破窑记》获演出一等奖,王兰芳(饰刘翠屏)获演员一等奖;与辰溪剧团合演的弹腔剧目《程婴救孤》中,李福彩扮程婴,获演员三等奖。老艺人杨锦翠演出高腔剧目《金盆捞月》,获奖状。1956年,部分人员随湖南省戏曲艺术团赴京,参加高腔剧目《破窑记》的汇报演出,获得好评。1957年,在湖南省戏曲汇报演出中,由该团整理改编,并与溆浦剧团合演的高腔剧目《烂柯山》,获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与辰溪剧团合演的弹腔剧目《法场换子》获演出三等奖。1964年,剧团创作的高腔现代戏《月下比枪》,参加了湖南省现代戏会演,获得好评。1985年与沅陵剧团联合组团,参加湖南省第三届巡回演出戏剧季,演出高腔剧目《寡妇链》,获集体演出二等奖,蒋玉兰(饰滩姑)获演员二等奖。长期以来,剧团重视传统艺术的挖掘;注重借助社会力量,推动艺术发展。芷江师范特级教师周子厚,长期与剧团合作,编写剧本,帮助老艺人总结表演艺术经验。建团后培养的向兰英(旦)、彭飞(生)、杨胜林(生)、孟广才(净)、张运真(丑)、蒋玉兰(旦)等中、青年演员,都已成为艺术骨干。
|
|
资料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二)·辰河戏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