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机构-->剧团
长沙市花鼓戏剧团




  1953年,在长沙市演出的民间职业花鼓剧团中,新义和民众两个团阵容比较整齐,经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定点长沙市,进行初步体制改革,对新义实行民营公助。1956年将新义改称长沙花鼓戏一团,民众改称长沙花鼓戏二团。1959年两团合并,始用今名。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解散,人员下放劳动。1970年,调回部分人员参加长沙市文工团花鼓戏队。1972年,文工团撤销,恢复剧团建制,仍属集体所有。

  剧团原始班底雄厚,主要演员都来自四面八方,如新义剧团的何冬保(丑),是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以演《刘海砍樵》中的刘海获三等奖的演员,他和孙芝庭(小生)、喻雪梅(乐师)等,都是益阳一西湖路名艺人。著名二旦王命生,以及伍岳云(小生)、罗以文(旦)、彭绍裘(生、净)、谢元成(琴师)等,则来自宁乡路。以“杨满摩登”闻名的杨福生(旦)和李国文(丑)、姚佩琼(旦)、李淑娥(旦)等,则出自长沙本地。原民众剧团主要演员中,有益阳一西湖路的名小生胡华松和名旦谢莲英,及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以演《刘海砍樵》中的胡秀英获三等奖的新秀萧重珪,有以“戏包袱”著称的名教师蔡教章,还有张汉卿(生)、姚悟卿(净)、胡海燕(旦),张炳勋等。来自浏阳的艺人,则有孙少云(旦)和田运隆、田春林兄弟。由于这些演员都来自各路艺术流派,在表演、音乐唱腔上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故演出剧目各具特色,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如《刘海砍樵》、《扯萝卜菜》、《装疯吵架》、《送友访友》、《菜园会》、《蓝桥会》、《秋江赴船》等剧目,都表现了各路的艺术风格,因之,在这个剧种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剧团从五十年代初期起,在新文艺工作者和艺人的通力合作下,挖掘、整理、改编大小传统戏三十余个。其中由陈北方与何冬保合作整理的《刘海砍樵》,曾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获奖,成为花鼓戏中流传全国的剧目。另如《梁祝》、《装疯吵架》、《南庄收租》、《丑人计》、《秦雪梅》、《八百里洞庭》等剧,都曾获得省级奖励或出版发行;改编的现代戏《中秋之夜》、《夫妻之间》、《布谷鸟叫了》等,都曾在省级会演中获奖。在剧目创作方面,现代戏有《活人碑》、《红色营业员》、《和尚庙的喜事》、《扳道新兵》、《千里送鞋》;古代故事戏有《劈华山》、《颜细娘》、《三访国舅府》等。这些戏的演出场次甚多,受到观众的欢迎。还有一些经过移植、改编具有花鼓特色的戏,如《盘夫索夫》、《情探》等,也成为保留剧目。多年来,剧团演出足迹遍及省内外。1953年,部分人员曾参加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演出;在整修洞庭湖工程中,曾组织四十余人的两个工地文工队,在冰天雪地中为民工演出近四个月。剧团现有演职员七十余人。中青年演员贺爱云、郑燕春、王亮贤、黄知明、王美莲、彭兆安、熊瑾瑜、蒋卫红、海秋元和音师黄熙玲、梁强、田博文等,都已逐渐成为艺术骨干。

资料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