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机构-->剧团
湘潭市花鼓戏剧团

廖春山

  前身是旦行名艺人廖春山于1949年10月在长沙组成的群艺剧社。同年11月到醴陵演出,与当地的醴湘剧社和浏阳艺联剧社合并,改称渌江剧社。1950年9月,又至湘潭与湘艺剧社联合,改称湘潭群力楚剧团,唱长沙花鼓戏。1956年,由湘潭市文化部门接管,始定名为湘潭市花鼓戏剧团。1961年又改名湘潭市花鼓一团(市歌舞团改称花鼓二团),体制改为地方国营,1962年又恢复为集体所有制。1969年,剧团撤销,除少数人留在湘潭市文艺工作团外,其余均下放农村。1974年,调回部分人员,并新招一批学员,重组湘潭市花鼓戏队。1976年恢复建制。五十年代的群力楚剧团,实力相当雄厚,汇集了浏阳、醴陵、湘潭、宁乡各路花鼓艺人。当时为首组建剧团的筱毛山(陈忠山,丑)、袁庆清(旦)、杨光星(丑)、朱太和(丑)、姜金树(净)等,都是各路流派的名艺人,他们的汇集与长期合作,使长沙花鼓戏的传统表演艺术更为丰富。1953年,名老艺人廖春山演的《放风筝》,首先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演出一等奖,并拍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放映,影响很大。1956年,剧团以现代戏《旺公夫妇》和传统戏《捉蝴蝶》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会演,筱毛山获演员二等奖,廖春山获奖状。1957年的省戏曲会演中,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遇亲》获剧本二等奖和演出奖;《刘贵爹观纱厂》获演出三等奖。在建团三十多年中,剧团还先后整理改编了传统戏《假报喜》、《湘潭满姑娘》、《金钏会》、《张四姐下凡》、《姚十七成亲》、《湖北逃荒》、《讨学钱》等十多个剧目;创作演出了《三追》、《退包》、《彭德怀坐轿》等十来个现代戏,其中有不少剧本已于报刊发表或出版。从五十年代初期起,先后在团的主要艺术人员,除前述者外,还有演员唐继美、赖伦芳、何国斌、王桂珍、刘福秀,编剧周乙岐,导演谭达辉,作曲胡培基、朱立奇、董淑和,舞台美术设计黄文理等。
资料来源:《中国戏曲志·湖南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